美文网首页《红楼梦》研究院
【037】《红楼梦》第八回人物关系梳理与内容分析②—比通灵金莺微

【037】《红楼梦》第八回人物关系梳理与内容分析②—比通灵金莺微

作者: 梅美生活1 | 来源:发表于2021-07-12 13:00 被阅读0次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本回铺下“金玉良缘”之说,让我们去看看。

    上回里说,宝玉见宝钗几天没来他这里玩,通过周瑞家的口中得知,宝钗最近是犯了热病在休养着,于是抽时间来梨香院探宝钗。

    这个段落的描写,是为宝玉曾答应要亲自看宝钗的后续作个交代,因近两日在忙秦钟伴读前的事。刚好有个空隙能让宝玉去看宝钗。

    见过薛姨妈,宝玉去宝钗屋,他“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这一段先写宝钗的妆扮,再写她的面容与气质,并没有描写宝玉看见宝钗时是否喜欢的心态,只是在纪实宝钗。

    俩人互致问候后,宝钗的丫鬟莺儿给宝玉斟了茶进来,宝钗向宝玉问了老太太安与别的姐妹好。

    在俩人对话时,宝钗也会专注眼里的宝玉“看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著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宝钗这时便注意到了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于是笑说要看看。宝玉从项上摘下递在宝钗手内。

    其实这块玉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和幻相,癞僧在上镌刻了篆文,因需小儿口内衔下,所以显得很小。宝钗翻看正面,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没想到莺儿听了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便也要赏鉴宝钗的,宝钗不愿但又被缠不过,于是不得不把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出来,宝玉托了锁看,果然有四个篆字,“不离不弃,芳龄永驻。”

    宝玉念了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看完宝钗的金镶玉后,宝玉是同意莺儿的说法的,但依然只是出于好奇,并没有流露出那种喜爱之情。

    最后写了,宝玉因离宝钗近,闻到了她身上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气,宝钗告诉宝玉是吃了丸药(冷香丸)的缘故,于是出现宝玉要吃的混闹。


    从以上段落的描写可以发现,宝玉与宝钗之间,重点写俩人佩戴的玉,一块是自生而下来的“通灵宝玉”,一块是癞头和尚送的“金镶璎珞”,追溯它们的由来,都深藏宏观道学与佛学。

    道家关注社会,列祖列宗都为中国人,关注的是中华民族,所以有“乱世道人下山”之说。佛家讲因果,解释今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前世相欠,今世必相遇,至于是报恩还是复仇得根据当下的感觉推测前世的恩怨。当然,福祸总是在变化着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所以,看“玉”就会发现,道家与佛家有着关注重点不同,但又和谐统一的思想。一旦违背了天道伦理,只能自作自受。

    人们通常迷惑于命运,看不透无常之常的道理,对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更迷惑不解,可这,其实早就存在于天理中了。

    而这些道理,不仅仅表现在国运与家运里,其实也藏在每个人的命运里。

    愿大家一起在慢品《红楼梦》中感受,渐渐开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7】《红楼梦》第八回人物关系梳理与内容分析②—比通灵金莺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mr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