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223)下②

详注《随园诗话》(1223)下②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12-18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四·八七】

     絮果兰因去住难,弃将弱息自摧残。腰间三尺冰文练,百转千回掩泪看。黄昏人静重门闭,逡巡竟向南枝系。红蜡才灰辗转心,冰蚕永断缠绵意。郁郁埋香土一坏长干西去板桥头。空林鹃语三生恨,幽圹萤飞独夜愁。浮花浪蕊弹指,毕竟韶颜为谁死?杀粉亲书堕泪碑,燃脂好续伤心史。只悔当初作鸩媒,生将珠玉委蒿莱。纵教采尽中州铁,铸错无成剧可哀。”洪稚存嫌蓉裳诗,多肉少骨。余曰:“张燕公许景先丰肌腻理,惜乏风骨;李华文词绵丽,气少雄杰。宋子景亦云:‘恃华者质少,好丽者壮违。’人各有性之所近也。”蓉裳年十六,即来受业,为余注四六文方半,而出宰甘肃矣。与陈梅岑皆翰林才,而困于风尘俗吏,亦奇!

    絮果兰因,音xù guǒ lán yīn,汉语成语,多写作“兰因絮果”,两者意思相同,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兰因,典故,春秋时郑文公侍妾燕姞梦见天女赠给她一朵清幽的兰花,不久她就与郑文公结成了夫妻。所以“兰因”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兰因”也是佛教用语,即讲究因果;参禅;了悟。意思是说,修佛之人要参透因果,佛教认为找到了兰因的人就找到了永恒的欢乐。与兰因相对的是絮果。絮果,源自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小时候的咏雪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将飞雪比喻成柳絮,这就是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但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虽为名门之后,身居高位,但却迷信五斗米道,谢道韫觉得婚姻很不幸福,最后,王及子女全部被乱军所杀。谢道韫与乱军死拼,博得贼首孙恩敬重,派人送她回到娘家,寡居终老。因此,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婚姻的最终结果凄惨,故以“絮果”来比喻不好的婚姻结果。

    弱息,音ruò xī。释义:1、幼弱的子女。南朝·梁简文帝《大同哀辞》:“含精郁抑,叹嗟何极。云谁之悲,悲予弱息。”按,大同,简文帝第十九子也,生于仲秋,殒于冬末。清·刘大櫆《书方节妇事》:“节妇余氏,桐城人,年十八归方氏,夫曰锡庸 ,十年生二子一女,而其夫亡。节妇念上有老姑,下有弱息,乃忍死以待。”2、专指女儿。明·陆采《明珠记·酬节》:“老年无子,痛《太玄》之失传:弱息知书,幸中郎之有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媪曰:‘老身秦姓,并无诞育;弱息仅存,亦为庶产。’”何垠注:“弱息,女也。”

    冰文,音bīng wén,亦作“冰纹”,指人字形伞盖状的花纹。在凉席、纸张、窗棂等物品上常用。唐·李益《写情》诗:“冰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里的“冰纹珍簟”即是竹篾编制有冰纹图案的凉席。唐·常衮《晚秋集贤院即事》诗:“墨润冰文茧,香销蠹字鱼。”清·龚自珍《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另,冰纹,亦指蜡染纺织品过程中因蜡片开裂而在纺织品上留下的如冰裂一样的纹路。

    练,音liàn,本义是一种加工丝或丝织品的工序,即通过水煮等方式把丝麻、布帛煮得柔软洁白。白色的绢是练制而成的丝织品,古代就把“练”作为“白绢”的代称,如:江平如练、血染素练。按:本条诗话“冰文练”,应该是指有冰纹图案的丝织带子。

    一坏,音yī pēi,一个土丘。唐·范成大《长安闸》诗:“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按,现在出版的《随园诗话》中,有不少版本将“一坏”修订成“一抔”,这是完全错误的。坏,音pēi ,土丘;抔,音póu,用手捧取的意思,也是量词,相当于“捧”、“把”。

    长干,音cháng gān,释义:古建康里巷名。长干里,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文选·左思》:“长干延属,飞甍舛互。”刘逵注:“江东谓山冈闲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闲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七:“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清·陈维崧《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钟山后湖,长干夜乌。”2、借指南京。

    鹃语,音juān yǔ,即杜鹃鸟(布谷鸟)的鸣叫声,诗文中常用于表达可怜、哀婉、纯洁、至诚、悲哀之情。传说杜鹃鸟是古蜀国国王杜宇的化身,其退位后隐居深山,后得知故国已亡而悲苦鸣叫,口中泣血也不停。清·支机《浪淘沙》词:“鹃语最分明。唤梦谁醒,有流莺处有春情。”

    三生,音sān shēng,释义:1、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唐·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2、三辈子。《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三》:“我时我忆宿命之事,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成败之劫,皆悉分别。”又如:“三生有幸”。

    幽圹,音yōu kuàng,是指墓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生以幽圹不可久居,议同旋里。”

    浮花浪蕊,音fú huā làng ruǐ,意思是指寻常的花草,比喻轻浮的人。唐·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宋·苏轼《贺新郎·夏景》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弹指,音tán zhǐ。释义:1、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以喻时间短暂。弹指,以拇指与中指压覆食指,复以食指向外急弹,为古代印度所盛行表示虔敬、许诺或警告之风俗。一弹指,即弹指一次所需之时间,系诸经普遍用来形容极短暂之时间。又作一弹指顷。《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元·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年光弹指过,世事转头空。”2、捻弹手指作声。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含义。《法华经·神力品》:“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智顗文句:“弹指者,随喜也。”吉藏义疏:“弹指者,表觉悟众生。”《南史·王敬则传》:“顺帝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3、表示情绪激越。《新唐书·敬晖传》:“晖每椎坐怅恨,弹指流血。”《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四》:“(宇文)招恨不时发,弹指出血。”

    杀粉,音shā fěn,“杀粉调铅”的省略语,亦作“调铅杀粉”。粉,指铅粉,即用铅加工制成的碱式碳酸铅。《桂海虞衡志》:“铅粉,桂州所作最有名,谓之桂粉,其粉以黑铅着糟瓮罨化之。”形状为白色粉末,有时聚成块状,但手捻即散。不透明。体重,质细腻润滑,手触之染指。无臭,味酸。不溶于水及酒精,能溶于碳酸及稀硝酸。以色白、细腻润滑、无杂质者为佳。能使蛋白质沉淀而起收敛、制泌的作用。所以古代作为化妆品,能使皮肤白皙、紧致。杀粉调铅,指取出铅粉进行调制,以供使用。调制后的铅粉既可以当化妆品,也可以作为绘画的颜料。清·郭麐《梦芙蓉·题延啸厓姬人小照》词:“杀粉调铅,写出名花谱。”清·孙原湘《沪城花事绝句十二首(其六)》诗:“调铅杀粉写珠娘,谁似华亭改七香。”杀,是取出、挤出的意思。如:用盐把白菜的水杀出来,做包子馅好吃。本条诗话中“杀粉亲书堕泪碑”句,因为“堕泪”二字,故用“杀粉”的化妆功能来与之对应。

    燃脂,音rán zhī,古诗文中多写作“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灯烛之属。然,通“燃”。《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 ……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清·纳兰性德《凤皇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信》词:“荔粉初装,桃符欲换,怀人拟赋然脂。本条诗话“燃脂好续伤心史”句,因为“伤心”二字,故用“燃脂”的字面意思来与之对应。按:现代所谓“燃脂”,是指通过运动、药物减肥中的燃烧(实为消耗)脂肪的意思。

    鸩媒,音zhèn méi,指善用谗言害人的人,亦指坏媒人。《楚辞·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王逸注:“鸩羽有毒,可杀人,以喻谗佞贼害人也。”后因以“鸩媒”指善用谗言害人的人。明·夏完淳《九哀·云中游》:“君王去兮游云中,怀膏沐兮谁为容。虽鸩媒之善辞兮,羌余心之未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常熟王陆禔《苏台纪事》诗云:‘无奈鸩媒偏作恶,不容雁壻永追随。’”清·金农《短睡十韵》:“腾觚飞爵忘漏促,沉酒何啻是鸩媒。”清·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棠》:“当日君夫人为九王子所见爱,已遣鸩媒通雁币。”

    蒿莱,音hāo lái,释义:1、蒿:草名。有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亦特指青蒿,《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莱:草名,即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说文解字》:“莱,蔓华也。”蒿莱。引申指野草、杂草、草野。《韩诗外传》卷一:“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唐·杜甫《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2、草野。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三五:“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中州,音zhōng zhōu,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河南是中国古代产铁最多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二十余处西汉时期的铁冶遗址,均位于长江北岸,并且分布于河南省的冶铁遗址则接近半数。其中,较为有名的有郑州古荥镇以及巩县铁生沟等。故本条诗话中有“纵教采尽中州铁,铸错无成剧可哀”的说法。

    洪稚存,即洪亮吉(1746—1809),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清代经学家、文学家。

    张燕公,即张说(667—731),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河东(今属山西),后徙居洛阳。永昌年间(689—690)举进士。武则天时,任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后参与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大足元年(701)书成,擢凤阁舍人。景龙元年(707),张说因母死而退官服丧。丧期结束后,任工部侍郎,之后又迁任兵部侍郎。睿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开元元年(713)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后贬相州刺史,转岳州刺史等职。玄宗九年(721),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三年(724)仕终左丞相,卒谥文贞,两年后归葬于洛阳万安山家族墓地。张说敦气节,重然诺。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时人称为“大手笔”。有《张燕公集》。

    许景先(677—730),本名许杲,字景先,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市)人。唐朝大臣,真定郡公许绪曾孙。中进士,拜夏阳县尉。神龙初年,迁左拾遗,出为滑州司士参军。宋璟、苏颋挑选殿中侍御史,授任给许景先,当时舆论颇为欣慰。开元初年,与齐浣、王丘、韩休、张九龄轮流知制诰,以儒雅宽厚著称。开元十三年(725),出为虢州刺史,转岐州刺史,入朝为吏部侍郎。开元十八年(730),去世,追赠本官。张说曾评价其诗文:“许舍人的文章虽然缺乏高峰激流,但词意丰美,有和谐之气。”

    李华(715—766),字遐叔,出身赵郡李氏,为隋朝尚书左丞李孝威的玄孙,唐朝安邑令李虚己的第三子。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散文家、大臣。开元二十三年(735)中进士。天宝元年(742),入仕任邢州南和尉。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擢秘书省校书郎。八载(749),任伊阙尉。十一载(752),入为监察御史。十四(755)载,改任右补阙。安禄山乱起,受伪职为中书舍人。两京收复,贬杭州司户参军。肃宗上元二年(761),授左补阙,加司封员外郎,因病未赴。代宗广德二年(764),梁国公李岘领选江南,辟李华入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翌年,因病去官,客隐楚州。大历元年(766),卒。李华与萧颖士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其最为人传诵的作品是《吊古战场文》,感伤地描绘战争的酷烈景象,表达了希望和平的情绪。他还为寺院和禅师写过不少碑文,对佛教教义及其衣钵传授有所阐述,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与佛教的密切关系。晚年为自己失节而感到痛苦和悔恨,在《四皓铭》等文中有所流露。

    宋子景,或是宋祁(998—1061),字子京,小字选郎。谥“景文”。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其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民权县)人,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古文家。庆历三年(1043),任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奉皇帝的诏令同欧阳修合修《唐书》,前后历时十七年。

    恃华者质少,好丽者壮违。该句出于《旧唐书·杜甫传》:“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本条诗话将其记载为“恃华者质少,好丽者壮违”,且说成是宋子景所言,两者均错。原因估计是袁枚记忆错误,将《旧唐书·杜甫传》中句子错记为《新唐书·杜甫传》中语,将领衔与欧阳修共同编撰《新唐书》的宋祁(字子京,谥“景文”)错记为“宋子景”。

    四六文,一般指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甘肃,今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市。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改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境地区卫、所也兼理民政。清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民国元年(1912),甘肃省境又划分为宁夏道(原朔方)、西宁道(原海东)、兰山道、泾原道(原陇东)、渭川道(原陇南)、甘凉道(原河西)、安肃道(原边关)七道。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民国十六年(1927),撤道为省。民国十八年(1929),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1950年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1954年,根据内务部的通知,将撤销的宁夏省并入甘肃省。1957年,以民国十八年(1929)的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截至2022年10月,甘肃省下辖14个市(州),其中有2个民族自治州。本条诗话的“出宰甘肃”,是指杨芳灿出任甘肃灵州知州。灵州,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灵洲县,属北地郡,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因为羌族人起义,被迫内迁。元、明时为灵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古城灵州被河水淹没,古灵州被迫“城凡三徙”,最后于宣德三年(1428)迁至所筑新灵州城,即今灵武市。清朝到民国均为灵州。民国二年(1913)改新灵州为宁夏灵武县。

    陈梅岑,即陈熙(生卒年不详),字梅岑。清秀水(今嘉兴秀水)人。国学生议叙,官安徽、河南州判,历官至府同知。袁枚诗弟子,有诗名。《乾嘉诗坛点将录》时,把他誉为“赛仁贵”,名列第四十二。晚年随儿子陈景蕃生活江苏通州的掘港。晚年曾为沈复《水绘园图册》题跋,时已八十四岁。有《腾啸轩诗集》。按:陈景蕃,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任江苏通州丰利场大使,两年后又转任掘港场大使,一直至嘉庆八年(180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223)下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f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