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不一样_第二章_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不一样_第二章_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作者: 挤挤地铁就怀孕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11:16 被阅读0次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修订]

     
      ※参照其它版本,去掉“故有无相生”句首的“故”,并延续王弼本避讳的特点,句末补充“常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常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推敲]

     
      1.美:文中的美,均指以之为美,即喜欢、爱好、享受等。
      2.恶:厌弃。
      3.善:作动词用,指善于、精通。作名词用,约等于现代所说的“美”,指完善、美好。
      4.美之为美:“美之为美”,很容易看成“美之以为美”,但它其实应该指“以‘美之’为美”。
      5.已:全文只有9个“已”字,另外七个都指结束、停止,这里的两个,不应该例外。
      6.音声:“音”指音调的高低,“声”指声强,音量的大小。
      7.无为:与“无知”、“无欲”不同,人的施为,可以相对有效控制,而“知”与“欲”则难以有效控制。所以,“无为”,并非不为,也非倾向于不为的所谓“顺其自然”,而指看起来象没有施为一样的施为。勉强可以理解成行事隐秘,无从感知。有了体验,就会了解得更深入。“无知”与“无欲”,延用正常的理解。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圣人的心思过于明显,容易造成“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的局面,使政令执行的效率大打折扣。
      圣人“无为”、“不言”,从开始到结束,人们都毫不觉察,毫无防备,才能最大化地保障执行的效率。
      举一个“负面”但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无色无味,甚至是在人们的认知中“无毒”的毒,才是最好用的毒。有颜色、有味道,或者人们都知道有毒性,实用性就会打折。
      8.作:“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应指产生、发起。
      9.辞:参照其它版本,这里的“辞”,改为“始”更合理。本着只要说得通就不改动的原则,就用它“告诉、声张”的义项。
      10.恃:依赖、依靠、矜持等。这里,指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过于自负。

    [意译]

     
      天下都知道把“享受它”当成享受,这样,就没有人厌弃它了。都知道把“精通它”当成精通,这样,就没有人不精通它了。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既对立又统一,才是恒久的态势。
      因此圣人处理事务无形无相,推行教导无声无息。万物产生而不声张,生成它们而不据为己有,施为而不自恃己能,有了成果也不会居功。正因为他不居功,因此成果不会消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不一样_第二章_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hk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