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辞风华年
《诗经》时代有在仲春之月“会男女”的制度,凡男子到三十岁未娶,女子到二十岁未嫁的都借着这个会期选择对象,不必依照正常的礼制而婚配。
《诗经.摽有梅》这篇文章就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的,《摽有梅》中会期选择对象的人是一位女子,她以梅子坠落的状态比喻青春消逝的状态,她希望求婚的男子能够早日到来。
文中的女子“恨嫁”的形象跃然纸上:
梅子七分在树时女子是“迨其吉兮”,要求婚者不要错过好日子;
梅子只剩三分在树时女子是“迨其今兮”,要求婚者不要再迟疑了;
等到梅子纷纷落地,女子也就顾不得矜持,直接对求婚的男子说:“迨其谓之”你只要一开口,我就答应你。
那位女子为什么那么“恨嫁”,其实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女性年龄歧视
明代活埋菴道人徐树丕有一段关于女性评价的理论,他说:“女子十五至二十五,补阳和血,美颜色,悦精神,节而行之,能成地仙;
二十五至三十五,我施彼受,虽无裨亦无大损耗;
四十以上,能致疾;若天癸既绝,如枯枝吸水,不异鬼交,杀身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徐树丕对青年女性充满赞美,但对中老年女性却充满贬低与歧视。
大众普遍认为:年龄大了容颜衰老,和那些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比不了。不仅仅在古代社会,现代社会有很多女生也有这种思想倾向。
就像金莎相亲,看着金莎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感觉瞬间回到少年时代的《星月神话》《被风吹过的夏天》,我有那么一刹那,失了神,眼前飞快闪过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
“还记得昨天,那个夏天,微风吹过的一瞬间,似乎吹翻一切,只剩寂寞肯沉淀。”——《被风吹过的夏天》{林俊杰&金莎}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惊讶:
即使再“糊”、再“过气”
那个曾靠《十八岁的天空》《神话》火遍全国、几乎符合一切直男对于“美少女”幻想的金莎,真的会找不到对象?
当然,她坦言,自己对伴侣要求比较高,她希望对方不仅仅是陪伴,还得是一个“灵魂伴侣”。
金莎已经37岁了,却依然长着一张初恋脸,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她依然是当年那个甜美的校花模样。
出道这些年以来,金莎跟胡歌、Rain、韩寒、林俊杰传过绯闻,也谈过几次不靠谱的恋爱。
在一期的《定义》的采访里面,金莎坦言自己的情感经历,她说:“我真的特别倒霉,我相亲过的。”
而她相亲遇到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玻璃心的、不绅士的、双标严重,不尊重女性的、外表与内心灵魂不符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在意别人感受的......
基本每吃完一顿饭,金莎就给人判了死刑,不会再给对方进一步了解的机会。
真的是金莎择偶要求过高吗?是有一点。但每个人对伴侣的希冀不一样,适当提高择偶标准并没有什么不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当然不能马虎。
我国庆节放假刚回到家,朋友就给我打电话吐槽她妈给她找的相亲对象,什么抠门、自恋之类的词一个个往外蹦,我静静地听她吐槽完。
我记得我朋友以前一遇到相亲不闹得鸡飞狗跳决不罢休,现在竟然能“平心静气”地去相亲(虽然内心波涛汹涌),我有点惊讶,我顺时讲出了我的困惑,我明显感受到手机对面的她愣了一会,才回答我。
她说:“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相亲成功的几率极少,可是你能怎么办呢?年龄摆在那儿,父母老了,更加希望你能够找到一个“知冷暖”的人,即便你心里很不乐意,但为了父母,还是得硬着头皮上。
相得中皆大欢喜,感觉不好就放弃,只是会花费一些时间,如果做了可以让父母稍微安心,未尝不可以试试!”
我不知道我们怎样结束的通话,朋友以往大大咧咧,像是什么也不放在心上,现在她也有了自己的烦恼,她并没有浑浑噩噩,而是迎难而上。我的朋友,也在成长。
年龄在带走人青春的同时,也带来了成熟。
但要切记:可以相亲,可以“恨嫁”,但不能将就,不能得过且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现实意义很强的话:你"匆匆忙忙嫁人",就是甘冒成为不幸者的风险。
我是小辞,这里有深度的书评、影视评论,也有搞笑的段子!
欢迎关注 评论 留言 分享,如果喜欢,帮点个转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