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成语典故 讲历史故事(75)
仁不当政,建文迷踪
文/石岩磊
朱元璋从一个食不果腹的放牛娃,到皇觉寺里倍受欺凌的小和尚,再到郭子兴手下的一名士卒,后来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帅,最终经过连年出生入死的拼杀,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他自然要千方百计地确保江山永固,无论是其大开杀戒清除开国功臣,还是分封二十几个儿子作藩王,目的都是要巩固朱家的统治,以使后世子孙永享富贵安宁。但让朱元璋始料不及的是祸起萧墙,他传位后不久便出现了皇族内部的自相残杀。
太子朱标病死后,朱元璋就立他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生于皇宫之内,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他自幼熟读经书,温文尔雅书生气十足,且满怀理想主义憧憬。他的三位老师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虽为饱学之士,可也都是迂腐的书呆子,一味地向朱允炆灌输仁政思想。1398年朱元璋驾崩,21岁的朱允炆登基,改年号建文,后世称其建文帝。即位伊始,建文帝便迅速按照自己的美好愿景,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朱允炆的主要举措有,修改严刑峻法实施宽政,裁撤冗员惩治贪腐,减免赋税安抚百姓,限制佛、道二教寺观的规模,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建文帝的叔叔们本来对他这个小字辈当权就心存不满,现在又要来褫夺他们的权益,当然会极力抵触,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燕王朱棣。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公然反叛,于是叔侄二人兵戎相见。
起初,朱棣并不占优势,他只有10万人马,而建文帝则拥有三倍于他的兵力,但开战之初朱允炆便下诏明确“莫伤害朕之叔父”,使得朱棣多次在绝境中化险为夷。另外朱元璋杀尽了勇猛善战的大臣,使得建文帝手下没有久经沙场的老将,那些善于纸上谈兵的将领明显不是朱棣的对手。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可朱允炆不知所踪。一说他在皇宫里的大火中被烧死,一说其通过地道逃脱后作了和尚,还有传闻讲他远遁南洋。
从刀尖上走过来的朱棣可没有朱允炆那般心慈手软,他不仅派人四处寻觅侄子的下落,而且不断命人修史,删除了大量有关建文帝的记载,为其篡位正名,还毫不留情地诛杀建文年间的朝臣。对于不愿为其写登基诏书的方孝孺,朱棣在诛灭了其九族之外,还杀了他的朋友门生,制造了前所未闻的“灭十族”惨案。刑场上,八百余条鲜活的生命全部遭凌迟处死,其中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建文帝的可悲之处在于,他高看了人性之善,而低估了人心之恶,“仁不当政”在他身上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朱允炆始终未能明白,权力的角逐没有对错,只有成败,任何给予对手的仁慈都可能演变为对自己的残忍。尽管建文帝的折戟沉沙令人惋惜,但雄才大略的朱棣取而代之还是值得华夏民族庆幸,因为他开启了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的“永乐盛世”。
2021.2.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