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

作者: 格蕾丝默克 | 来源:发表于2019-06-21 21:55 被阅读0次

    一、定义

    有明确目的的理性行为,经过反复的重复以后,会形成一种“自动化”,这种“自动化”已经凌驾于最初的目的和最初的理性设计之上,变成一种自在自为的习惯,甚至是一种本能。这些习惯在有些时候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特点:

    (1) 不自知

    (2) 没用

    (3) 实际上是有害的

    如:松鼠症、脂肪囤积

    二、如何优化认知?

    优化认知的第一步,也可能是最后一步,就是切除认知阑尾,而这重要的是意识到认知阑尾的存在。因为认知阑尾通常是在你完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你制造麻烦,比如贪吃、口头禅等等,了解它们形成过程和原理,或许有助于你意识到它的存在。

    三、明显的认知阑尾1—迷信

    1. 贪婪+懒惰=迷信

    迷信:理性的旁观者一看就是谬误的事情,当局者却深信不疑。

    贪婪:一种强烈的、不切实际的毫无节制的欲望

    懒惰:你希望以特别简单快捷的、不伤筋动骨的、速效的方式实现你的结果

    案例:“消除认知障碍的十大杀手锏”、“你所不知道的9个快速提升认知的秘诀”

    “迷信”是人类自带的一种“认知障碍”

    2. 信息确认谬误/数据确认谬误

    (1)过滤与自我的判断和期望矛盾的所有信息和数据

    (2)主动收集、吸纳跟你的判断和期望看上去有点关系的信息

    贪婪和懒惰很难被消除,因为贪婪和懒惰是已经下沉到基因的习惯。贪婪和懒惰作为一种风险防范措施,在消除恐惧、节省能量和资源这种合情合理的情绪和欲望的支配下,有其存在和的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依赖于特性的场景,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种超越场景无节制发作的特性。

    四、明显的认知阑尾2—等级之争

    1. 等级之争=认知阑尾

    任何一个群体,哪怕是暂时形成的,都会立即产生一种对于等级的追求。

    2. 切除“阑尾”:绝不在非战略节点上消耗战略性资源。

    ① “语欲胜人症”的合理性

    ② 嗔(较劲、较真,甚至是怨恨、怨怼),属于认知进化的残留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hp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