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3
上午是朱爱朝老师的节气课程,下午舒凯老师的蜀道和三国课程以及老付的西游课程。
都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设计属于自己的独特课程。
朱爱朝老师的节气课程,最开始是在《我的母语课》里体现了自然笔记,然后开始进行《自然笔记》课程,再之后是做节气课程,有了《时节之美》,再之后是节气和自然笔记的相连,从中也可以看出,课程不是一下就形成了,是需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打磨,不断完善的。这中间的艰辛可想而知。
就比如自然笔记怎么做,首先要老师自己收集资料,形成适合孩子读的文章,交给孩子相关的知识,然后就是做自然笔记的一些准备工作,之后带着知识,带着眼睛,带着耳朵,带着我们的心情,投入到观察中,回来后进行自然笔记的创作。这中间又会有哪些问题需要调整呢?没有做过的永远体会不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见,形成课程是多么的难。
下午舒凯老师的三国课程,蜀道课程,学校和社会上设计的一些游学课程等,给了我们一些感官认识和思考,这么大的课程究竟该怎么做呢?当然舒凯老师也谈到,最初做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想让孩子多阅读,多体验,出来的作品也确实惊艳。但其他孩子呢?我们设计课程,更是为了让孩子参与其中,我们还要关注那些相对弱的孩子。
这也提醒我们,设计的课程怎么适合大多数,怎么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呢?
老付和舒凯老师都提到了分组,分项目,一个主题下面可以延伸出好多的小话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组队进行研究,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当然,课程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还是老师。老师的引导,老师的思考,老师的规划,老师的见识和学识等,都影响着课程的实施。
所以,首要的老师的认同和自我成长,才是课程能进行的基础。
想想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最拿手的是什么呢?汉字和书法。怎么把这个进行整合,设计成好玩的课程呢?是可以想一想,尝试一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