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之死

作者: 青州99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17:04 被阅读202次
    62914aabgy1fou1m8tsw6j20bm0grdhd.jpg

    读《安娜·卡列尼娜》随想之一

    安娜最终只有“死”这条路可走。
    只有死,她才能成为安娜,而不是其他女人。
    表面上看,卡列宁最终不同意离婚是致安娜自杀的最后一根稻草,伏伦斯基对她的渐渐冷淡是致其死亡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安娜所要求的极致爱情,没有谁能给予,世界上也不存在这种爱情。所以,走到最后,不是这个偶然的事件就是那个偶然事件,必定让安娜走上自杀的道路。

    如果安娜最终和卡列宁离婚,和伏伦斯基结婚,安娜是否就会得到她想要的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她自己也知道。可是,也是后知后觉,是死之前才突然明白。
    即使之前就知道爱情最终会死亡,安娜还是要往前冲,将以为的爱情抓在手中——来过,爱过,活过,是所有女人都想骄傲地标注在胸前的大字。

    安娜最开始想到死并未当真,只不过是要将自己的死亡当作惩罚伏伦斯基的手段:“她不禁又津津有味地想象着他将多么痛苦,悔恨和追忆对她的爱情,可是已经来不及的情景。”可是当她明白任凭她使尽各种手段,也不能让曾经浓烈的爱情再次沸腾,她再回首生命历程,就对整个人生感到了绝望与无意义。死亡便如毒液浸入她的骨髓,最后以偶然的形式成为了必然。

    在生命走向尽头时,安娜彻底否定了全身投入的爱情,“我真不该那么死心塌地做他的情妇……”,否定了她与伏伦斯基结合后会得到幸福;否定了母爱,“我也以为我很爱他(儿子)……可我没有他还不是照样生活,我拿他去换取别人的爱,在爱情得到满足的时候,我对这样的交换并不感到后悔。”
    爱情与母爱曾是她生命的支撑,但她都全盘否定了,也就彻底否定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此一来,她的死亡不是因为得不到幸福的绝望,而是为了消除痛苦。她消灭掉自己,也就消灭了她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死亡之前,安娜对这个世界的最终定义是: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
    她的生命之烛在最后一刻照亮一切,“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
    “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是什么?或许就是未曾明了的生命意义。或许是,一切均无意义:爱、恨、悔恨,挣扎、反抗与妥协。

    最可悲的是,人们谈论安娜自杀这件事时,甚至没有人提到安娜的名字。男人装作没有这个人,贵妇人提到这个事时,笑容是“得意和微妙”,伦伏斯基的母亲更是历数儿子做出的牺牲与经受的苦难,提到安娜时,只说“她”,“她的下场正是那种女人应得的下场。连死的方式都挑得那么卑贱下流。”“他抛弃了一切:他的前途和我,可是她还不肯放过她,存心把他彻底给毁掉。……她这种死法就是一个堕落的不信教的女人的死法。”
    她说出了上流社会所有人的想法。

    安娜的死除了给人留下笑柄,被人唾弃,还成为了伏伦斯基胸前的一枚奖章。
    伏伦斯基在安娜死后闭门三个月后,随及到前线参战,成为众人眼中的英雄。带着情伤不忘爱国,拼上性命到前线去,在众人心中塑造出了一个大义的伏伦斯基,浪漫而悲情的伏伦斯基,更具传奇性的伏伦斯基。
    在整个上流社会里,安娜的悲剧被认定是伏伦斯基的悲剧,甚至是卡列宁及孩子的悲剧,而非安娜的悲剧。
    不管伏伦斯基本人什么态度,安娜的死使他在社交界的形象更加高大、神秘而华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娜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mx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