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运城,是晋南的主要产棉区,有三白之美誉(棉花白、小麦白、池盐白)。
每年进入九月份,就是棉花开始收摘、晾晒、售卖的季节。
摘棉花,一般都是女人们的事,但有时候,男人们也参与其中,不是直接去地里摘,而是做服务,比如,有的女同志摘得多了,把棉花收起来,过秤、记账。那时,一般摘棉花都是论斤记工分的。
有时候是用马车把棉花运回去,有时候是用小平车,把棉花运回去。
我就曾经拉着小平车,把地里收到的棉花,用平车运回到队里的仓库里。
我也曾经下到地里去摘棉花,不过,摘得比较慢。
摘棉花时,是每人腰里系着一个四方的棉布包袱,两个角在腰后部系紧,两个角则放长,也在腰后部系着,这样,就在腹部前形成了一个棉布兜。
摘下的棉花,就放在这个棉布兜里,等棉布包袱实在放不下,再倒到一个宽大的塑料袋里。
所以,刚刚开始从地头摘棉花的时候,有一道风景线,就是每个人的屁股后边,都吊着一个塑料袋,就是为将来倒棉花,做准备的。
这样用摘棉花包袱,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一边摘,一边把棉花放到包袱兜里边,解放了人的双手;同时还可以防止,棉花树上的叶子、草籽等,掉到包袱兜里面去,而污染了摘到的干净的棉花。
一般是每人两行棉花,边摘边走。在未摘的棉花田里,看到的是一片雪白,但摘过之后,就是绿色的棉花树的颜色了。
在向队里提交自己摘下的棉花时,妇女队长一般是要检查的,主要看摘下的棉花是否干净,也就是摘下的棉花上,不能有棉花叶、草叶等其他的杂质,要让棉花完全呈现雪白色。
如果谁摘的棉花不干净,就要就地返工,把所有的棉花都检查一遍,把杂质挑拣出来,再让妇女队长验收,直到过关,才能过秤、回收、记账。
利索的女同志,一般是两个手同时摘,一个手里的棉花多了,就马上放到包袱兜里,你看起来,她一定是双手在舞蹈,一会儿手在棉花树上,一会儿又在包袱兜里,动作是如此的娴熟和潇洒。
而我在摘棉花的时候,一般是一个手把棉花树扶住,一只手再摘,比起那些摘棉花能手,那速度简直是差了一个数量级。所以,有人说,男人就不是摘棉花的料,只配做苦力。
摘棉花的时候,不能下雨,否则,摘回来的棉花,都会发黄变色,质量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所以,越是太阳红、天气好的时候,越是摘棉花的大好时节。
摘回来的棉花,第二天,还要放在专用的工具做成的竹帘子上去晒,以防棉花发霉变色。
我也曾经专门去晒过棉花。早上,把竹子做成的帘子,展开,放到离地面一尺左右的板凳上,或铁架子上。在队里的打麦场上,摆出晒棉花的阵势,也就是一排一排的竹帘子上,全部倒上棉花,晒上几个小时后,再翻过来晒一晒,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再收起来,如此晒上二三天,才能卖到公社的棉加厂,这些卖棉花的钱,就是年终老百姓的生活希望,一般每家能分上几百块钱,就算是好年景了。
队里种的棉花,晾晒好了以后,有时候,还会按照人头,每人几斤分到各家各户,用来织布,给家里人做衣服或做鞋穿。所以,棉花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经济作物,到现在也是。
只是,现在在我们当地,果木树的经济价值,比棉花更大,比如,果树、桃树、枣树等,所以,现在人们不再种棉花了,都该种水果了,过去那种摘棉花的情景已不在,只能成为我们的回忆或记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