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喊出的名句。杜甫37岁时,困守长安,他写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求人援引。诗写得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露出对社会压制人才的悲愤不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其中的两句,说了自己年轻时的不凡。
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的“破”字列举了三种解说。一是“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是“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是“识破万卷之理”。这三“破”,全面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就是多读而“胸罗万卷”,说旳是博览群书。
所谓“磨破”,就是熟读而导致“书破”。极端的例子是孔子“韦编三绝”。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如果读书漫无目的,一味多读,不达“识破”,就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三“破”的解释,有过度之嫌。如果认定万卷是个虚数、概数,一个“突破”就解释到位了。读书的数量突破、书籍磨破、意义识破其实是三位一体的。读了这万卷书,其中肯定有熟读的、细品的,肯定有深得其中三味的。一个突破,举重包轻,其他不言而喻。如坐实 “磨破”“识破”的解释,反而胶柱鼓瑟,弄巧成拙。
不过,三“破”的诠释,不经意中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对于开卷有益的书籍,我们一定要广泛涉猎,要博览群书,要有一定的、巨大的阅读数量;对于经典,一定要反复阅读,以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籍物质的破损,在所难免、亦在所不惜;而对有的书,一定要把书读薄,掌握其要义精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