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期待-现实
想要的太多,期待却是自己达不到的现实,结果就是失望和痛苦。
控制自己的期待,提升现实的能力,则可以不断缩小差距。短期目标要能实际落地,长期目标要高远可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在美国人和德国人中间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类发生情绪频率和强度的详尽调查。在包括内疚、孤独、尴尬和伤心等13种不适的情绪中,失望是调查反馈中遥遥领先的、强度极高的情绪。就频率来说,失望紧跟在焦虑和愤怒后面位列第三。也有研究显示,到了中年时期,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所达到的成就不及我们所期望得到的,失望是最容易出现的情绪。
亚伯拉罕·林肯7岁时,他和家人被赶出了他们的住所,他不得不开始干活来帮助父母维持家计。他9岁时,母亲去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头部被马踢过,有一次还差一点溺死。纵观他的一生,两次患上疟疾,还得过梅毒和天花。21岁时,经商失败。23岁时,因竞选州议员而失去工作,还被法学院拒收。同年,他借钱开始经营另一个生意,但一年后便破产。26岁时,他订婚后准备结婚,但他的未婚妻却过世了。不久,他唯一的姐姐又死于难产。林肯一下子跌到了情绪的低谷,6个月卧床不起。
28岁,他竞选州议会议长失败;33岁,竞选众议院议员失败;39岁,再次竞选众议院议员,再次失败;45岁,竞选参议院议员失败;47岁,竞选党内副总统提名失败;49岁,再次竞选参议院议员,再次失利。尽管遭受了所有这些打击,但林肯却在51岁时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这一生中,林肯写过一些伤感的长诗,其中一篇提到了自杀。与他同时代的人以及大部分历史学家都说他是一个忧郁的人,有些人还认为他饱受沮丧的折磨。他的著作也在表达痛苦、疑惑,还有一点点自卑。但正是这些品质和他自身的抑郁成了他日后成功的基石。
林肯曾经写道:“我对于失望太习以为常了,所以不会懊恼。”换句话说,就是他对生活有着现实的理解。尽管有大大小小各种悲剧和失望,但他还是继续前进。他几乎感觉不到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特权。林肯卑微的出身和质朴的自评没有让他放弃对成功的追求,但的确缓和了他的期望。有专家指出,“正是林肯一生对意义的追求”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林肯似乎把失望当作了自己勤奋和自律的教训。他的事迹被称为整合而不是转变。他的一切伟大作为并不是因为消除令他抑郁的难题而得来的,反而是这些难题驱动他去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他的适应能力和弹性展示了失望能赋予一个中年人多么坚强的毅力。
和其他人相比,林肯可能是以高度建设性和比其他人更积极的方式渡过了他的中年危机,因为他已能适应希望落空的动荡和黑暗。这些接踵而至的挫败可以扩大我们对于可能性的觉知和认识,让我们超越自身视野的限制,超越我们的自我觉知——我们到底是怎样的人,以及我们拥有什么。
林肯是个极好的例子,他学会放低自己的期望,但又继续去追求自己的抱负、梦想和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