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形象的认知,我们人生的电影就是由这四项的化学组合的:
内在形象
外在形象
他人形象
敌人形象
你的人生自导自演的电影是如何的?有时是英雄片,有时是浪漫片,有时是喜剧片?
如若能够看清内在形象才是主导,我们的内在形象才是我们整个人生的蓝图。
那些能够时刻处于bliss状态,轻松愉悦的电影,你的人生是自己的喜剧电影,成为他人的英雄电影。
而那些将自己活得过于严肃,想努力地把自己排拍成英雄片,最后便会成为宇宙之下的小丑片,喜剧片。
人生不应该活得过于严肃和自我,将自我的意识建立于轻松的基础上。 Krishna的karma yoga 通过100%投入和活跃勤劳的工作,以及krishna的喜悦 活泼 甚至调皮,这两点在二元逻辑下看似是矛盾的,但是在宇宙之下是不矛盾的,是一致的,因为这样的喜悦 轻松,不去严肃和担忧,才能够百分之百地投入到眼前的工作里面。
你对自己的看法是如何,应该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内在形象上,这是人生电影的主调。
如果我们能够一两个往体内丢垃圾食物的模式,这些食物足以上瘾,不断地发送信号到你的神经系统,让你不断地渴望同样的垃圾食物,这些并不是真正的生命食物。 现代市场广告是以牺牲一致性和诚信为代价的,甚至在你摸食物的触感的那一刻,你在餐厅里面听到的音乐颜色,以及味道,都是在无形当中在你的意识当中编码,一些都是被设计好的,其他的一切质量和健康都成为可以被牺牲的。 这是现在食品行业以及商业消费的现状。 不断地engage你的全部感官,在无意识当中为你的大脑编码,donki donki里面重复循环的洗脑神曲,这样的重复不单一无聊吗,但是足以让你感官产生一个回响,在潜意识当中让人去无意识去重复一个行动和感受。,多少次在你走出超市之后仍旧在无意识地哼唱,这些被加料的音乐是被精心设计的,人们应当保持警觉。
潜意识广告的概念最早产生于 1957 年,一名市场研究人员 James Vicary 声称他在美国新泽西电影院播放《Picnic》这部电影时,把印有“喝可口可乐”和“吃爆米花”这些话语的图片穿插在电影中很快地闪过。结果发现,戏院的可乐和爆谷的销量分别增长了 18.1%和 57.5%。
ames Vicary 宣称的这个结果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是冷战时代的缘故,人们担心这种技术会被政府用于洗脑宣传。
当年一位新闻记者 Vance Packard(Vance Packard - Wikipedia)还出版了一本名为《隐藏的说服者 The Hidden Persuaders》的书,书中讨论了营销人员采取的一些从心理层面控制消费者思想的广告手段,这进一步引发了消费者担心美国政府也会采取同样的技巧进行洗脑宣传。
(引自知乎: https://daily.zhihu.com/story/9498786)
现代的商业不断地诱惑人们进入成瘾,视频行业,色情产业,这些都会让人们失去自我,陷入无意识,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上瘾的行为也会让人们丧失内在的力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