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严肃地推荐河北的古建筑。笼罩在帝都北京的光环之下,河北绝对是一个被低估了的省份,其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遗迹。
其实来河北的主要目的本就是为了访古建筑,上篇的当代生活是此次旅行之中的调味剂。此文要着重谈正定隆兴寺及南北响堂山石窟。由于篇幅有限,我将在下一篇内介绍河北正定的佛塔,曲阳北岳庙,及河北省博。
河朔名刹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县。据传其始建于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时称龙藏寺,唐改称隆兴寺。不过学术界如今对于其前身是否为龙藏寺仍有争论,在此则不赘述。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旨,扩建寺院,修建大悲宝阁,并铸造一尊高七丈三尺高(21.3米)的铜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此后金、元、明各代对寺庙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敕令重修,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 “隆兴寺”。
如今寺中线上主要建筑多为宋代遗构。山门及大悲阁及阁两侧的书楼为宋、清混合建筑,转轮藏殿及摩尼殿则基本保存宋代原状。
隆兴寺
摩尼殿: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重檐歇山顶,广七间,深六间,殿平面近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面向外的歇山顶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此类形制为唐宋以前常用,明清后失传。“摩尼”二字源于《妙法莲华经》中的摩尼宝珠,此宝珠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用以譬喻法与佛德,及表征经典之功德。
摩尼殿一处抱厦
摩尼殿内檐墙内壁、四抱厦内壁、内槽扇面墙内外壁及内槽北壁,原有精美壁画528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刘友恒、郭玲娣、樊瑞平《隆兴寺摩尼殿壁画初探》),均为整壁绘制,壁画绘西方胜境、四十八愿、二十四诸天等佛教题材。
殿内壁画
摩尼殿内有一绝,即宋代的五彩悬塑倒坐自在观音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观音像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身体稍向前倾斜,面容恬静。鲁迅将其称之为“东方美神”。
倒座观音
大悲阁:
隆兴寺大悲阁内供奉的铜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通高21.3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
千手观音像
其实大悲阁内东、西、北壁原有珍贵的宋代壁塑。北壁满塑一尺高的小佛像,东、西皆分为三区,壁塑佛、菩萨、罗汉、天王和山水、塔阁等。可惜,1944年,大悲阁重修,因资金不足,隆兴寺方丈便把阁两侧的集庆阁和御书楼拆除,以旧木料重修大悲阁,大悲阁也比原来缩小三分之一,宋代壁塑由此全部被毁。下面照片为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的作品,拍摄于1907年至1912年之间。
大悲阁被毁之前,山本赞七郎作品
转轮藏阁:
此阁内有我国最古老、体量最大的转轮藏——宋代转轮藏,乃八角形小木制作,直径7米,正中立轴。经橱以上为重檐,下檐八角,斗拱式样为八铺作,是典型的宋《营造法式》作法。 北京智化寺也有转轮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转轮藏
毗卢佛铜造像
毗卢佛铜造像是从崇因寺移来隆兴寺的,为明神宗与生母李太后所造,高6.42米,自下而上逐层渐收,似一座宝塔,表层均鎏金,整体共计1072尊佛像,可谓国内同类造像中最精美的一座。
毗卢佛铜造像
南北响堂 声声回响
一开始促使我去河北的正是南北响堂山石窟,这个几乎没有一颗完整佛头的石窟群。其中大石窟为北齐 (550-577) 年间开凿,小石窟有一些是隋唐后开凿。
北响堂为文宣帝高洋(550-559年间)命人开凿,现存9窟,以其中的南、中、北三大窟最为壮观,不同于通常的坐北朝南,由于所在鼓山的地形特殊,北响堂坐东面西。南响堂则是565年由北齐丞相高阿那肱资助修成,分上下两层。其实还有一个水峪寺(小响堂),乃574年由民间集资所造,就在北响堂山近山峰处。
北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风格制式在别处不可再见,因北齐就短短27年,该石窟承上启下,在此既能看到北魏佛像“秀骨清像”特征,又可见隋唐丰满写实的风格。
火焰宝珠
北响堂有中洞释迦洞,南洞刻经洞,及北洞大佛洞。其中大佛洞可谓艺术造诣最高,呈中心柱式塔庙窟,即在洞窟中有一个方型的石柱,方柱的三面各开凿出一个大佛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像。中心柱窟发源于龟兹,工匠将印度支提窟中的窣堵波Stupa(舍利塔)改造成巨大的中心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洞窟形制。大佛洞四壁雕凿出十六个覆钵塔小龛,由基坛、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表现了《法华经·化城喻品》中十六王子修成正果的内容。还有学者提到历史上记载高欢有十五个儿子,不排除可能有早夭的孩子,或许可与此处的十六王子对应。塔刹由火焰宝珠和山花蕉叶组合而成,最上层是三朵火焰宝珠,中间层层相叠的是相轮,相轮下为圆形覆钵丘。北响堂的石刻受到印度笈多艺术的影响,代表了北朝晚期石刻艺术的巅峰水平。
北洞南壁,上侧的摩尼宝珠和莲花
大佛洞中心柱
高欢陵寝之谜
据传,高洋建造石窟的目的正是为了安葬父亲高欢,高欢乃北魏、东魏权臣,待儿子高洋篡位称帝创始北齐后,高欢被追封为神武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有记载说,大佛洞中心柱的顶端有个佛龛形状的洞穴,从外看和其他佛龛无二致,但其实可打开,里面正好可容一人平躺。笔者在参观时确实发现了这个洞,如今佛龛已被打开,里面空空如也。不过对于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以及高欢是放棺椁还是骨灰早已不得而知,成为千古之谜。
柱顶空空的佛龛
转轮圣王,帝佛合一
北魏太宗时期,僧徒统领法果提出“帝即是当今如来”主张,拜天子即拜佛,使得佛教造像上出现了佛与皇帝的合身像。北齐时期的佛教也同样带有强烈的政权色彩。高氏皇族自称“转轮圣王”,北响堂石窟中大佛像既是佛又是皇帝的化身。此外,转轮圣王是因其慈悲之性而得摩尼宝珠,这也解释了上段提到的火焰宝珠意象。
大佛洞佛像
而正是这种帝佛合一的理念,为帝王葬在石窟内这一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案例提供了些许的可能性。因为佛就应该葬在塔刹下方。上文提到,相传高欢陵寝就在中心柱的顶端,而最初佛涅槃后的佛舍利也正是埋在顶部接近塔刹的覆钵丘顶。
流失海外 难以聚首
响堂山的流失海外,不得不提到C.T Loo 卢芹斋这位古董大亨了。我在之前的《山西广胜寺壁画流散记》中就有提到过这个人,光是卢芹斋这个人又可以单开文章。响堂山佛像主要都是从他手中流出海外。
窟内佛首被盗
在响堂山被盗的年岁中,非常可悲的有两点:
一是其实在无能的清政府末期前,中国人对于偷凿佛像这件事一直都有所忌惮,所以此前古董交易多是瓷器书画。而到了清末无政府状态后世道大乱,人心对佛的敬畏也消失淡漠,造成了大批石窟的偷掘,除了河北响堂山,山西的天龙山也是彻底被日本的山中商会垄断,大批量卖向欧美。
可悲的第二点是,20世纪初欧美还只注重中国的瓷器收藏,并未认识到中国佛像石刻的高超艺术。1914年卢芹斋在巴黎举行了中国石雕展览会,其中就有6座响堂山佛立像,但是问津了了。所以若查看当时卢芹斋与欧美博物馆的交易来信,不难发现响堂山不少佛头起初都是作为礼物免费送出的。其后欧美收藏界注意到了响堂山的价值,开启了大规模的收藏模式,而这也造成了其进一步遭到盗掘。中国佛像也一手被卢芹斋顺利炒高。
至1930年代末,南北响堂的大型石刻全部被盗。
被整块盗走的石刻
被砍去头部和手部的菩萨像
响堂山四散海外,在此笔者将展示其中一部分,望大家得以一见响堂山佛像之美。
宾大博物馆是全球拥有响堂山石刻数量最多的收藏机构。其有佛头、菩萨头像、浮雕残片、立像等等,共计十余件。宾大的响堂山石刻全部购自卢芹斋。
宾大收藏的菩萨像
可能来自北响堂大佛洞中心柱的南龛
宾大收藏的三尊立像,来自南响堂山石窟
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的亚洲艺术也不可忽视。其中就有李雪曼 Sherman E. Lee为其购入的响堂山佛首。
这件正是卢芹斋于1923年送给克利夫兰美术馆的礼物,来自北响堂山南洞
来自南响堂山的摩诃迦叶手持舍利函立像
波士顿弗利尔美术馆亦藏有北响堂山石窟南洞弟子头像。
南响堂山石窟石刻
在此附上弗利尔美术馆的响堂山展览链接:https://www.freersackler.si.edu/exhibition/echoes-of-the-past-the-buddhist-cave-temples-of-xiangtangshan/
南响堂山
南响堂山距离北响堂山约有15公里远,就位于太行八陉的滏口陉中的滏水边上。南响堂的博物馆值得一看,主要展品都为南北响堂石窟的文物遗存,并以佛头居多,也有几尊完整的造像。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佛造像高鼻长目,衣式简洁。从博物馆上山后西面有一座七层八角的宋代楼阁式砖塔,各层出檐,檐下仿木斗拱,高度约40米。与北响堂山相比,南响堂的洞窟形制小很多,毕竟没有受到皇室的直接资助。在中间石窟附近还有一座小型的唐窟,在唐代(618-907)石窟内和周围也新添了一些小型佛龛。
南响堂山石窟
最后,在此非常推荐芝加哥大学做的响堂山石窟网站,可以直接在里面看到非常珍贵的细节图:https://xts.uchicago.edu/zh-hans/content/响堂山石窟
遗世独立常乐寺
北响堂山下是北齐时代所建常乐寺的遗址,古遗大都湮没无存,仅剩一座宋塔、残破佛像、石碑等。不知为何,这些残像就矗立在旷野中,在天空映衬下,有遗世独立之美。据说该寺于1948年被当地人所毁,具体原因也不得而知,望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告诉我们~
常乐寺内被毁坏的佛像和宋塔
结尾
此为河北古建筑的一部分,但其实隆兴寺、响堂山石窟还有很多可讲的故事与历史。希望大家看了文章后可以对这些珍贵的古建感兴趣,自己去挖掘更多背后的信息。每一次探访古建筑与造像都会给我们带来触及内心的感动与快乐,期待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心灵之光。
关于壁画与古建,山西三篇值得一读
- Das Ende -
- 新城旧市 2019 -
▲
长按关注公众号
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