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天读书计划DAY30 揭开阅读的冰山一角~洋葱阅读法

百天读书计划DAY30 揭开阅读的冰山一角~洋葱阅读法

作者: 宇宙公民韩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22:44 被阅读0次

许多人抱怨“读书太枯燥”、“读书太难了”、“读了也记不住”……可是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不读书真的会“走投无路”、“无路可走”。

针对大家普遍抱怨的阅读困难和障碍,有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他就是彭小六,简书一哥、行动派运营总监、“梦想早读会”的发起人。他写了这本叫《洋葱阅读法》的书,将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等各种阅读方法加以整合、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论“洋葱阅读法”

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特别适合那些想在阅读领域有所提升、却又对阅读方法摸不着头脑的人。

洋葱阅读法,并不是彭小六首创的、全新的阅读方法。而是在前人经典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由浅入深培养自己阅读能力的方法指南。他不只是教你应该怎样读书,更是教你如何克服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把方法变成习惯。

介绍方法的书籍大多是枯燥的,但是为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彭小六引入了洋葱岛通关游戏场景,全方位打造游戏化的阅读模式。全书分为7大游戏场景,共提供了12个阅读工具,39个阅读方法,对目前主流阅读方法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

所以,我们说这是一本有场景的书,寓教于乐,试图让读者有一种升级通关打怪的感觉,激发懒癌入门读者的挑战欲,从而轻松愉快的掌握阅读方法

四种学习途径

学习的四种途径不可不知。总的来说,现阶段学习主要有四种途径:人、网、事、书。

人:即人脉,如家人、朋友、同学、同事,或者遇到的一些大神等,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网:即网络,更多是一些碎片化知识,如公众号文章、各路新闻媒体、APP等,传递的信息知识多以文章为载体。

事:即做事情,从做的事情中学习,这里有个很好的工具——复盘,通过复盘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书:即阅读。相对其他方式,成本更低,更简单,且系统化程度高,这从一本书的目录中就可体现出。但越简单的,反而越难,许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阅读,痛称“读书太难了”,或“我知道读书很重要,但就是很难读下去”,他们在书中读到的不是知识和欢乐,而是痛苦和恐惧。

主要来说说阅读。

01

阅读的本质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一样事物,是因为对其不了解,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当我们真正去了解了,才会识得“庐山真面目”,那层恐惧的面纱也就慢慢褪去了。

那阅读的真正面目是什么?

实际上,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我们可从三个维度解读阅读的本质:

可利用的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整块的,也可能是切碎的,即碎片化的时间。至于要读的对象,不管是纸质书、电子书,还是一片公众号文章都没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用这些时间去阅读,去学习你现在欠缺的知识。

可理解的程度:每个人的理解程度各异,虽然都说要向厉害的人学习,但对方的阅读方法和速度可能并不适合你,所以知晓自己的理解能力,量力而为。

学习知识:学习其实是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去输入,以你可理解的程度去学习和加工,最后一步就是要输出。读完一本书,或学习完某个知识点,都要输出,可以做成读书笔记,或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将你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教授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三者缺一不可。

02

碎片阅读

1. 什么是碎片阅读

碎片阅读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的理解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

碎片阅读时有目的地学习,不是什么都学,而是在可利用的碎片时间内,以自己的能够理解的程度去阅读。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当碎片化知识越积越多,而自己没能抓住碎片化时间及时去学习和消化它们,结果会怎样?

这就是大多数人会本末倒置的情况了。报的课程、收藏的知识越来越多,输入端爆棚,到却忘记了如何去消化,去输出,最终落成一个“大肚子”也在所难免。

2. 碎片阅读的核心

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即积累概念,并将它们进行组合就行。

尽管积累的是单个概念,但每个概念之间可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织成一篇知识网络。当你积累的概念越多,你的知识网络越丰富,最后你会发现你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角度会愈发有广度和深度。

因此,积累概念的核心在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和接触过的其他事物相联系,如此才能真正将概念内化于心,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内化知识的过程。

3. 构建知识体系

积累的碎片知识一旦多起来,如果不稍加归纳和整理,会显得十分凌乱,缺乏系统。

而在积累碎片知识前,还要进行一步工作:搭建你的知识体系,通俗理解,就是你(现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来支撑你完成(现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那该如何搭建知识体系?这里有三个知识体系的来源,可供大家参考。

从课程中来。现在网络各种课程来袭,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课程的目录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知识体系来源,里面浓缩了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需要借助哪些知识共同解决问题。

从图书中来。每本图书都是凝聚作者的见解而成,为了更好吸引读者,作者们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更加完美,而这就浓缩在目录中,目录的维度就可以是我们积累碎片知识的维度。

从文章中来。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开对主题的阐述。如一篇主题为演讲的文章,里面讲到演讲的六个方面:气氛营造、站姿走姿、手势、声音、面部表情和控场技巧。这六大方面就是我们关于演讲这一知识点的体系,之后积累的碎片知识都可分别放入这六大维度中。

4. 碎片阅读的方法

碎片阅读的方法可概括为三步:提炼、链接和融合。

提炼:即提炼概念和素材,阅读时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有趣、有价值的部分,将它们提炼出来。

链接:将提炼的内容与自己关联,尝试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和应用它们。

融合:对提炼的内容进行加工,加入自己的讲解,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

当然,在实施这三步前,你还要先问下自己:自己一天有哪些时间是碎片化的,以及是否真的愿意利用这些碎片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小六认为,“阅读的本质,就是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阅读“。而“碎片化阅读”实际上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时间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时间内对内容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学习的内容也是碎片化的。

碎片化的时间最适合学习“概念”,而碎片阅读的核心正是“概念”。对于“概念”的重要性,彭小六在书中引用了李笑来的一段话:”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只有了解概念、串联概念、懂得概念,才能掌握概念。彭小六教大家的方法是利用印象笔记、卡片来收集概念,积少成多。“如果每天能搞清楚一个概念,通过一年的积累,我们可以把某个领域所遇到的问题、不清楚的内容全部解释清楚,我们的专业度也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03

快速阅读

尽管这里讲的是快速阅读,但每个人的阅读速度都不同,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阅读节奏的。

如果你有意愿,且需要在短时间,比如1个小时内,读完一本书,并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那这部分内容将对你十分重要。

快速阅读的步骤——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和复习。

1. 提问

关键在于知晓自己阅读的目的,可在阅读前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书?并将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读后再进行回顾总结。

提问有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如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等词作为疑问引导词,不对回答的内容进行严格限制,给自己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有没有”、“可不可以”等引导词,一般在明确问题时使用,用来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范围。

阅读时更倾向于提出开放式问题,相对于是不是这样,我们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以及接下来如何做,如“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就是一个开放式提问。

2. 预习

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大致了解某本书的结构,重点章节有哪些,其中是否有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等……

而如果你不知道要以什么目的来读这本书,那这步就更有必要了。

因为在序言部分,作者会像导游一般,告诉我们为什么写这本书,整本书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些什么,希望读者从中收获什么。

阅读目录时,可以标记出感兴趣,想要重点阅读的章节。预习后,记得修正第一步提出的问题。

3. 扫读

完成前两步后,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这本书值不值得读,若值得读,哪些内容可以解答我们的疑惑。而到了扫读这步,核心在于找重点。

因为尽管在阅读目录时标记了感兴趣的地方,但还是会有些内容会被我们遗漏掉,所以扫读这步就尤为关键。通过扫读,可以对整本书的大致框架有更清楚的了解,哪些地方值得看,扫读后心中也更有谱一些。

对于非虚构类图书,根据“二八原则“,80%的精华价值可能仅占20%的篇幅,扫读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内容,如重点关注的段落的开头、结尾、图表、标题以及一些关键词等。

而其他细枝末节的内容,如一些案例、数据、解释说明、比喻、类比等,则一扫而过。

扫读时需要注意几点:

扫读时,可用便利贴标注一些关键词和具体位置,如此可快速定位,正如一本书的索引一般;若没有便利贴,折页也可起到类似效果。

不可长时间停留在某一页处,扫读的内容无需刻意记忆,标记完就可继续往下进行。

扫读时尽量避免默念,如真的发生,可尝试在心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干扰自己

4. 切重点

通过扫读,我们对书中有哪些重点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则把注意力分配到那些核心的、关键的概念和内容处。

当我们弄懂关键概念后,整本书的核心也就大致掌握了。

那对于一本书而言,我们究竟要搞清楚多少个概念?

这里可借助九宫格笔记工具,即围绕问题最多选择9个概念填入时,你会如何选择?

这时只需要将9个关键词填进去,通过摘抄句子、片段、例子等方式,解释每个关键词,并找到哪些让你“啊哈”的点。如果有些内容写得很好,也可直接拍下来,做成一张张知识卡片。

完成后,整本书提问的3个问题,都能用这9个概念回答,如此一来,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就容易理解和总结了。

5. 复习

这是快速阅读的最后一步。前面制作的九宫格笔记、知识卡片,都可借助一些工具,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帮助我们收集起来,方便后续零存整取,为我们所用。

对于知识,如果仅限于不断收集是没用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知识,更新我们的想法和思维习惯,让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是认识升级的过程,而复习的目的就在于让知识从“知道”流通到“会用”。

这时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阅读目的达到了吗?疑惑得到解答了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搞清楚?接下来还需要阅读其他书吗?

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应写入九宫格笔记的“接下来要做”区域,进而根据这些回答,制定详细、具体的行动目标和方案,要SMART化。彭小六同时提醒大家:在练习快速阅读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阅读量,应该先把五个步骤练好,再慢慢提升阅读速度,最后追求阅读量。

04

主题阅读

如果前面的碎片阅读和快速阅读时刀和剑,那主题阅读则是炮弹,不在同一量级。

通过主题阅读,我们可以通过同时阅读5本、10本书,快读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主题阅读的方式有三种:碎弹、爆破弹及核弹。

碎弹:即碎片化主题阅读。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探讨的主题,收集碎片化文章,进行集中式阅读。如集中阅读10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那你对时间管理这一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就有了更成体系的认识。

爆破弹:即书籍式主题阅读。碎弹是集中阅读碎片知识,爆破弹则针对某一问题,集中阅读相关主题的书,向不同大师学习请教,让大师们尽情讨论,我们要做的,是记录他们的观点,综合比较,进而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核弹:不是一口气读完20篇文章,或200本书,而是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是用10年,甚至20年,去深入研究某个主题,是“放长线钓大鱼”。

了解完三种炮弹后,我们来了解下如何发射这些炮弹,即主题阅读的步骤。

1. 建立感性认知

在阅读某一领域的知识前,可先进行泛阅读,目的在于了解某个主题是什么,基本概念有哪些,建立基本认知框架,也就知道该主题涵盖哪些内容,分类是什么。

2. 建立书单

途径有以下几个:

豆瓣读书:如想了解职业规划,可在豆瓣读书中搜索“职业规划”的相关书籍,根据评分和评论选择所需,一般而言,8分以上的图书内容不会太差。

百度:输入“职业规划”,空格之后输入“书单”,就可以找到许多推荐的书。如果觉得百度“噪音信息”太多,可用微软的Bing搜索,或者Google一下。

公众号:用法与上面的搜索引擎类似,善用微信公众号搜索,可以发现许多神奇的内容。

书的内容链接:许多作者的书中都会提及一些与书中主题相关联的书,也可以成为主题书单的一部分。

3. 预习

主题阅读通常包含好几本书,一下子读不完,这时可借助快速阅读中扫读的方法,快速把目录和序言过一遍,确定每本书中与主题和待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并做好标记。

4. 确定框架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建立框架是确定某个主题中你最想了解的问题,至少问自己3-5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就是更具体的方向,也是接下来主题阅读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针对“职业规划“这一主题,我们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a. 职业规划是什么,怎么理解,跟我理解的有什么不同;

b. 职业规划中涉及的关键概念有哪些?

c.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这3个问题就是阅读方向指引,如果不清楚该问自己什么问题,可借助书的目录,很多书的目录就是现成的框架。

5. 寻找答案

基于框架,去书中寻找答案,可优先翻看之前标记的地方。

对于某个问题,不同书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是可借助快速阅读中的九宫格笔记,将“确定框架“中问的问题填进表格,然后填入作者的见解,并对内容进行适当修剪,让问题的答案呈现得更完整、更具体、更合适。

05

深度阅读

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主题阅读可以提升阅读广度,但阅读的核心必须围绕两个字——理解,要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简单来讲,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以及看问题的能力。

那有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呢?

专业的内容、核心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延伸性强的内容,读了一遍后还不明白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半衰期”(每个知识都有衰退期)都比较长,都可进行深度阅读。

此外,若从阅读感受出发,可将深度阅读的内容分为三类:

“咦?”:指的是某个知识点有点难,似乎还不太理解。

“哈!”:那些质量十分高、让我们茅塞顿开的内容。

“嗯!”:那些我们看完十分认同,觉得有道理,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

了解完深度阅读的“道”后,接下来进入“术”的层面——如何进行深入阅读。

深度阅读分为三步,简称为“练兵场”。“练”指的是寻找联系,“兵”指发现冰山,“场”则是多场景练习应用。

1. 寻找联系

看到某个概念或某个句子时,下意识去尝试分析该内容能否被其他现象解释,例如能否与自己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或用其他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故事去解释,找出5个可解释的例子

2. 发现冰山

许多概念背后,都有庞大的知识体系支撑着,前者可轻易看到,如漏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后者则稍显困难,正如水面下的大块冰山。

而要发现和了解水下的冰山,就要学会追根溯源,寻找第一手的知识,这些往往是被科学论证过的、体系化的学术知识。

所以,不要轻易被冰山美丽一角吸引住,要追寻其源头。

3. 多场景练习应用

尝试在不同场景自如地应用学到的概念和知识,例如“职业规划“知识,就可在面试时,或在与上司某次不经意的谈话中用到。

06

提升阅读体验的7个建议

1. 了解大脑的偏好

简洁化:大脑喜欢简洁的内容,而讨厌复杂的。记录阅读笔记时,不要大段摘抄,而是提炼其中的核心信息,以自己的话总结。

结构性强:大脑偏好体系化、结构化的东西,结构越清晰,越容易记住。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非常清晰、结构化的表达方式,用思维导图就能把一本书的核心观点和结构呈现出来。

图像化:一图胜千言,图像是人类大脑中天然的、基因自带的东西。记录阅读笔记时,用图片将一大段文字的核心意思表达出来,图文结合,往往更得大脑青睐。

奖励自己:大脑总觉得自己很累很辛苦,喜欢得到奖励。当完成一个困难任务时,适当奖励自己的大脑,这会让大脑下次更有干劲。

2. 控制好你的精力

精力有限,正如一块蓄电池的电量一般,早上起来,元气满满,电量满格。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电量会被各种事项消耗,晚上就所剩无几了,这也是为什么晚上下班后再看书,往往很难进入状态。

因此,要在精力充沛时阅读,如比往常早起半小时读书,这是状态最佳。

3. 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与精力类似,你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也会被各种事项吸引和消耗,直至进入沉睡状态。

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去唤醒那些沉睡的注意力了,如在重要的地方贴上便利贴,或用荧光笔做上标记。

而后,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带着你的问题和目的去阅读,如此便可事半功倍。

4. 提升你的专注力

阅读时频频走神,很难真正专注看完一本书,这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走神是十分正常的,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我就是一个容易走神的人”,这样只会打击的信心。要相信,这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善的。

我们要做的,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只做一件,不要贪多。

可借助番茄钟工具,专注25min后休息5min,再专注25min,休息5min,如此吃完4个番茄后,进行一次长休息15min。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专注效果,可以在吃番茄的同时听一些α脑波音乐,网易云音乐中搜索“α脑波音乐”就有许多歌单,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进入专注的世界吧。

5. 锻炼你的记忆力

读完就忘,忘了就看,看完再忘……这样的问题或许困扰着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为什么我们容易“阅后即忘”,因为书中的文字、符号等信息只在我们脑中形成短时记忆,但短时记忆是十分容易被遗忘的。

我们需要反复提取和存储,才能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也是为什么大牛们都鼓励通过分享、写卡片、做笔记、反复阅读等方式去提升阅读效果,因为在这个不断阅读、记录、加工和分享的过程中,你对一个知识点的记忆,相当于复习了好几遍,而这足够我们把一个知识点转化为长期记忆,储存在大脑中了。

6. 面对你的压力

当我们的技能无法帮助我们应对问题时,压力就产生了。阅读时也是一样,要么某本书的干货太多,要么当下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但自己却无法自如应对时,就会倍感压力。

那该如何面对这种压力,我们需要平衡技能与问题的关系。

面对压力时,如果技能点不够,可以先降低阅读的难度,从一些入门级的书入手,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后,再进行更广泛的阅读,或者增加也遇到的深度。

面对压力的过程就是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先打败小怪,再挑战大boss。

7. 养成阅读习惯

即培养阅读的惯性,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门槛低,易于操作,就是:

在接下来的21天里(或者某个时间段),挑一个每天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点,第一周每天阅读5分钟;第二周每天阅读10分钟;第三周增加到每天阅读15分钟,以此类推。每周完成阅读打卡后,都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读完一本书之后,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能够有多少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天读书计划DAY30 揭开阅读的冰山一角~洋葱阅读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dq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