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本书的精华内容。
A1、第一部分:“受害者牢笼”和“逃避型牢笼”:不逃避感受,不否定现实,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变的契机。
首先,伊迪丝用自己作为集中营幸存者的经历和疗愈过程,结合 “受害者牢笼”和“逃避型牢笼”两种心理困境,向我们展示了正视苦难、从危机中寻找新生的力量和途径。
A2、第二部分:“秘密型牢笼”和“内疚和羞耻感牢笼”:别让一个屁股坐在两张椅子上,在理想和真实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然后,通过来访者罗宾的婚姻危机分析“秘密型”以及“内疚和羞耻感”的精神牢笼,建议我们要时刻感知自己的温度,关注内心需求。不让内心的秘密带来无止境的内疚和羞耻感,给我们自身以及亲密关系带来长久危害。
A3、第三部分:“未解决的悲伤牢笼”和“僵化思维型牢笼”:降低冲突“赌注”,甩掉非黑即白、非生即死思维。
最后,讲诉了一个少年用枪自杀的悲剧,母亲因此陷入“未解决的悲伤”牢笼,告诉我们学会接纳过去和现在,并继续前行。此外,在伊迪丝和姐姐的分歧中,获得了打破“僵化思维型”牢笼的力量,在得到和失去之间获得平衡。
将我们心灵牢牢困住的,往往并非是外在的力量,而是我们建造的牢笼,是自己植入脑海的想法。拉丁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时间流逝,吾等亦随之改变——活在当下。”
获得自由的关键,是不断成为真正的自己。无怪乎《今日心理学》专家团队评价伊迪丝的伟大,说她“把人生做成了从恐怖而强烈的创伤中获得治愈的佐证。”
S、《越过内心那座山》,作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如今已是96岁高龄。她50岁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治疗工作超过40年,曾为越战老兵、遭受过性侵的女性、国家首脑和企业CEO等各种人群做过心理治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