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断想之外二篇

作者: 人境庐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14:33 被阅读23次

    日边红杏拟繁华

    贾府三姑娘探春素喜阔朗,眼界亦自不凡,尝言:“但凡是个男人走得出去,也另有一番道理,”奈何身世飘摇难以自主,所谓“生于末世运偏消,”只落得“千里东风一梦遥,”百般不甘中遗失了往昔壮志,再回首那句“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委实叫人哭笑不得。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提纲挈领不亚于“冷子兴演说红楼梦”和“游幻境指迷十二钗”,探春签词为“日边红杏倚云栽”,词句堂皇,注释讨喜,曾被李纨和众姊妹好意取笑。的确是好意吧,在一个元妃带来鲜花铺锦的繁荣后,贾府任何一人都以皇妃家人自诩,就连深谙内廷之祸的凤辣子又何曾敢于明言?这么看来莫是又一只凤凰要展翅高飞了。

    可惜即便如此,大家的言语中还是含了几分质疑:“我们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妃,你还能也是皇妃不成?”这话,听起来是开解姑娘家的窘迫,细想想这帮子姊妹见识自不会那般短浅,平白地去嚼侧室庶出的舌根子,心里边何尝没存这念头?这言下之意,阿凤早有断言:“世上偏有一起子轻狂人,先打听姑娘正出庶出的。”哎,清高雅洁如林姑娘,还曾对顺路探病的赵姨娘正眼不看呢。这出身,真真是探丫头心头的一根刺。

    除去元春,探春在三姊妹中公认的出类拔萃。南安王妃要见姑娘们,贾母谓:“另只叫你三妹妹陪着过来”,钗黛凤素日闲话,都道三姑娘聪慧精明,家里小厮们也说是位神道,可惜刺戳手。其实把探春比为玫瑰花再恰当不过,力争体面是她终极目标。体面这词儿,类同于《傲慢与偏见》通篇累牍的教养二字,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嘛,立世处身最怕他人冷眼。曹公以敏字刺探春,想必十余年青春韶华少不了暗地饮恨。

    不然,何来“高情不入时人目,任她拍手笑路旁”之诘问?然而这高情最要人命!

    探春极力疏远生母幼弟,是读者最喜欢讥刺的毛病了,殊不知这是她的求全之道。虽然探春没有惜春那般孤介,或者说天真?傻到当面吐出真言:“我清清净净一个人,干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但,终究没忍住在宝玉面前半真半假的求取应和:“你也说糊涂话了!我只认得老爷太太两人,余者一概不知。”她的努力看似没有白费,王夫人长了眼的,当贾母因鸳鸯受屈大发雷霆时,探春越众替受连累的王夫人说话那刻起,三姑娘算是稍微入了太太之眼。直到王夫人对着凤姐儿叹三丫头比宝玉可人疼,好像三姑娘成功建立起了体面——地位,至此终于可以有番道理,兴利除弊了。

    《红楼》最适合闲来无事瞎翻,据说处处皆伏笔,于是探春和李纨宝钗协理大观园的风光势头上,赵姨娘一番哭闹,平儿一套面面俱到的说辞,是否就定了下物极必反的结局?探春“左窃尧舜之词,右背孔孟之道”言论,不合宝钗之心,被说成太过苛刻,这《姬子》豪情也逐渐被搁置了。奇怪的是,这《姬子》倒是什么书?难不成是探春杜撰而出?若真如此,这高情更成了无土之木。

    自来木秀于林风必击之,枪打的都是出头鸟。

    看看,贾府财政入得少出的多,总还是大家,就算内里乌烟瘴气面子依旧要光鲜夺目,这是自贾母王夫人到凤姐儿平儿一干人的共识,探春的改革在娘家夭折,日后得了贵婿当家奶奶了,肯定不会甘心碌碌吧?既是贵婿夫家定然不凡,做不得皇妃也该当云端天上,只不知可是真的靠山?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这签词到了此处怕是不妙了,露和云看似高高在上,其实比之潇湘妃子的渺渺洞庭更加无迹可寻。

    如此看来,探春走出了贾府还是无根无伴,没人授予权力自身的才智仅是装饰而不是资本,她的高情怕也仅是一场笑谈。没法子,三春过后诸芳尽,懦弱如迎春受尽欺辱,精明如探春也没学会好好的审时度势,到最后所有计较都成了繁华逐尘,果是各自需寻各自门,自此莫牵连。

    落叶萧萧归何处

    红楼一度很合我的胃口,可能真是由于它的诗意生活化?那个宁静的午日,宝玉顺着脚去探颦儿,恰逢“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旁书“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八字景语,据说脂评在此谓“正与日后‘寒林漠漠,落叶萧萧’成对”,对景悼颦儿,冷月葬花魂,黛玉之死是红楼不争的结局,问题是颦儿到底该怎么死?清高自许,目无下尘,乃黛玉断语,这个女娃子心气儿极高,平日里没少了掐尖要强,只在满腹诗书的遮掩下蒙上了清华才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尊之人必含自卑之心,入贾府时不肯多行一步多说一句,生怕别人耻笑了她去,数载之后寄人篱下的处境改不了身份上的金尊玉贵。在她生存的范围内,体面一词亦牢牢禁锢着她,聪慧敏感的林姑娘是万万不肯越雷池一步的。而黛玉又分明真的萌了死志,“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掊净土掩风流”,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死是必然的,如何死的不惹人注目就成了大问题。

    看来颦儿肯定下了番功夫,高鹗续文纵有百般毛病,总认为有一处甚为得体:杯弓蛇影颦儿绝粒。黛玉自忖:“这病是坐下了!到此地步渐减饮食,岂不干净?”注意这里一是病,黛玉自小体弱,当日还有那癞头和尚为此要化她出家,从药里入手寻死绝对的好借口,何况她吃药一向不在意,全凭紫鹃提点呢。二是吃饭,前文曾道及此节:“那林黛玉不消说了,十顿饭只好吃的两三顿,众人也便不在意了。”多好的由头啊,不吃药少吃饭,病弱的身体愈弱,如此死法不累赘还在其次,最妙的是不引人注目。

    我一向对黛玉投湖的说法深恶痛绝,这明明就是贻人口实嘛。黛玉是任性,要说率直当然更好,但也只是湘云标榜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最大限度是表现文人清雅,没看见那鹿肉能吃、风景能哭么?可一旦回到现实生活,比如说赵姨娘来探病,黛玉急忙给宝玉递眼色要他快去,这即是避嫌!如此在意自身形象的大家闺秀,肯给平日不屑于顾之人留下行止有亏的话头么?

    当然话说回来,黛玉还确实真率,她是有心事,而这心事一定范围内并没有着意想去遮掩。至少紫鹃雪雁包括贾母,甚至众姊妹跟前,颦儿不但没想到闲言碎语,反有些刻意的娇痴表现。呐,除夕宴上宝玉敬酒偏她不喝,害凤姐拿此奚落宝玉“喝冷酒拉不得弓射不得箭”。这二者并不矛盾,有个词儿叫年少无知年少轻狂,那时的黛玉满心满眼都是自矜:“我是为我的心!”那时的林姑娘其实真的不是儿女情怀。

    叹息,人都是要长大的。到了颦儿眼泪渐少,不肯人前垂泪的时候,她和宝玉之间信不信任,“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的争端已经不是关键了。大家都说颦儿小心眼儿,动不动吃醋儿赌气,其实细看了红楼,自“诉肺腑情迷活宝玉”一回,他们之间已无龋晤。悲题五美吟,情寄桃花诗,颦儿抒发的多是身世之悲,这一点和探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其说黛玉是言情女主,倒不如细细揣摩还泪一说的深层意向——以德报德,所以末回情榜黛玉判词谓“情情”。用她自己的话说叫喜散不喜聚,宴席总要散的,倒不如不聚的好。你在意我,我关注你,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唔,再扯远一点倒似“你若无意我便休”的意味了。对了跑下题儿,原来梁公深谙红楼三昧,瞧瞧蕾蕾那话:“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权当从未认识这个人,大家散了干净!”哈,堂堂侠女和闺阁淑女握手一个。

    所以说黛玉真有士子之风,士为知己者死。那脂评言之凿凿:“颦儿之泪偏不为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其石不知自惜,其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故颦儿之泪至死方干,至死不怨,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这才是还泪正解啊,对着宝琴送的海棠花,黛玉不是说了么?“近来只觉心酸,泪倒比往年少了些似的,”一言成谶有没有?听到芙蓉女儿诔,陡然心内突突,以黛玉不受腌臜气不禁风雨催的体质心性,只要一夕暴雨当必作北邙乡女,又何须投湖?何须他人暗换药方?具体如何死法,望天,红楼未完人生大恨。

    至于冷月葬花魂,不是林妹妹恰恰殁于八月中秋的桂子香下,就请参看宝玉对藕官儿说过的话,只要不把死的丢过不提,就是情深了,万不能因死的误了伦理大事,这才是正道。也就是说,在一个月冷风清之夜,落魄潦倒的贾二爷诚挚心思,对着一地落花怀念曾经的林妹妹。煞风景的是林妹妹正躲在三生石畔,笑问“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时过境迁,事过境迁,这世上靠得住的唯有自己。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若然自我已无力量,那只有良辰美景奈何天了。红楼,最难得就是平常,最怕的就是狗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断想之外二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uq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