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人记(489)河西一梦——群文阅读赛课有感

美人记(489)河西一梦——群文阅读赛课有感

作者: 五三追梦人美玲 | 来源:发表于2024-09-23 18:44 被阅读0次

         

          一直以来,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总是把群文阅读当做一个很宏大也很神秘的课程,因其“群”,又是“文”,所以很多老师很害怕这种体量很庞大的课堂。以小见大,大中有小,或许不同的视角下,选材不同,定位不同,都能收获别样的发现。

        听“群文阅读”这个名词好多年了,第一次尝试还是去年省教科所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奖的教学设计让我有了自信。当时通知来了没人报名参加,为了完成分配的教学设计任务,我只好迎着头皮自己尝试一番。我选择了五年级上册的“1+X”群文阅读读本第九课——《走进河西走廊》,说不上是什么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很亲近自然很用心。第一次尝试,没想到这个我原创的教学设计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很意外,也很激动。沉寂好久不参加各种比赛,这个小小的奖励一下子又激发了我的参与热情。后来,我把这个教学设计运用到学校展示课上,真的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我眼中的群文阅读课。因为是六年级孩子学习,所以接受起来容易的多,课堂效果也不错,这让我稍稍有点沾沾自喜,还以为摸着点群文阅读课的门道了。

        无独有偶,上学期末县教育局又转发了市局的群文阅读现场课的比赛通知,看到通知的第一眼便想到了我的那个教学设计。这学期开学不久,这场比赛便开始了,学校里赛课时组内老师都很谦让,作为组内的年轻教师我欣然接受赛课任务。因为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没有对群文阅读有过系统全面的学习认知,全屏自己的感觉去体验。在备课时,我尝试了不同的三种方案,最后要去外校上课时还做了调整。河西走廊是个宏大的序章,群文组选用了四篇文本,而且篇幅比较长,五年级学生阅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设计了“激趣导思——走进河西走廊”这一环节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一句起头,和孩子们互动游戏“山”字飞花令,引诗词入课堂,增添几番诗意。我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这一目的明确的引入,激发孩子们在古诗词中发现祖国山河壮美,恰如其分的带入河西走廊,让其走入学生的视线。

        河西走廊这个宏大的主题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为了讲好引入部分,我也做了大量的功课,从历史、军事、地理、文化等方面详细了解了河西走廊,将这些要点浓缩在三分钟的叙述里。当然,这叙述需要激情大气的解说,为此,苦练演讲能力也是必备素质。我这样跟孩子们讲述:同学们,古诗中的大好山河无比壮阔,历史厚重。正如我们身处的河西走廊,它如同两山夹峙中一条狭长飘带,联通历史与未来。它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以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气候干燥,地形复杂,冰川、草原、戈壁、沙漠、丹霞……拥有着星球上除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这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这里征战瀚海,赶走匈奴;年迈的老将左宗棠从这里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里也曾是古代中原文明与西域文化交融的地方,除了留下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历史文化遗产外,还有我们熟知的故事:玄奘从这里出发西天取经,张骞在这里不辱使命出使西域,诗仙李白在这里写下“地若不爱酒,地上无酒泉”,诗人王维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里曾是汉武帝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战略之地,更是今天中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走廊,我们生活在其中,何其有幸!”一气呵成,开篇的激情演说才能带动孩子们探究欲望。课上,我从孩子们专注聆听的样子中看得出他们想更多的了解河西走廊。接着,我以纪录片《河西走廊》片段,又借助图片让孩子们知道这里还拥有着世界文化艺术宝库——莫高窟,有古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关隘,有冠绝天下的七彩丹霞,而张掖便是这河西走廊上的塞上江南。最后齐诵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知道我们就身处河西走廊,增加地理自豪感。

          接着我带着孩子们例文学习,初读感知,走进第二个环节:初识走廊之美。我认为群文阅读老师要带着学生学一篇例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从领学“例文”走向自学“群文”的目的。第一篇文本学习时我给孩子们出示阅读方法:抓关键词、画中心句、速读(2分钟完成)计时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便于节省时间,虽然学生的阅读能力各有参差,但我相信,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速读能力,千字以内的文章可以完成。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时间也确实够用了。然后,我请孩子们汇报交流:说说本文重点介绍了河西走廊的哪些方面?老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接下来,就需要检阅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了,我请大家用刚才的阅读方法,以学习任务单迅速完成剩余三篇文本阅读。根据前几次试课效果来看,三篇通读15分钟时间有点紧张,在正式上课前,我再次调整方案,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尝试分组精读和略读。请第一组同学精读《沟通东西的河西走廊》。略读其他两篇,第二组同学精读《河西走廊纪行》,剩余两篇略读,第三组同学精读《河西走廊的月亮》,略读剩余两篇,就这样,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做起来也容易的多了。阅读时我用世界著名作曲家雅尼为河西走廊谱写的《河西走廊之梦》的背景音乐,目的是想沉浸式体验阅读,之所以选取这首音乐,一来是让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深入走进文本,在音乐中体验阅读带来的快感,这是我一直想尝试的阅读模式,因为文化艺术不分家呀!我们为什么要墨守成规的上语文课呢?另一方面本身这首音乐也是跨学科体验,这首大气雄浑的背景音乐无论是音域的宽广浑厚还是乐曲表达的悲怆苍凉,我们都能在聆听中感受到河西走廊的粗犷与辽阔。15分钟的阅读时间,因为策略的调整,时间变得绰绰有余,又因为分小组合作阅读,学习任务单的两道选做题小组合作完成,这种任务导学的方式加强了阅读的目的性,有所指向的阅读更加明晰了阅读内容,阅读任务单中两道选做题,分别以表格填写和思维导图填写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完成,四人一组,选好题目后一人填写,其他三人寻找内容,所以,提前两分钟孩子们已经完成了剩余三篇文本的阅读。

        读完文本,要知道学生的阅读效果,必须通过检测对比分析来呈现。于是我开始了第三个环节:品悟走廊之韵。我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单的补充填写。有个小男孩选做了思维导图,而且特别清晰明了,我建议他上台和同学们交流,原本要要展台展示出来,但是桌面上没有找到展台图标,无奈之下只能拿在手中展示。虽然看不到思维导图上填写的内容,但从他的讲解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已经掌握了几篇文本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对比阅读,分析比较这几篇文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河西走廊,通过一个连线题,师生合作再次明晰四篇文章不同的介绍侧重点。至此,书本上的群文阅读算告一段落。但如此壮美辽阔的河西走廊,怎么能少了古代文人墨客写就的诗词呢,所以我在文本后拓展了“走廊之美大家赞”这个环节,通过诗人们笔下河西走廊的特点,大家以诵读的形式再次感受河西走廊的特点。选用王维的《使至塞上》以及王之涣、王瀚的经典的《凉州词》两首,学生在朗读中体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空旷,品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瀚海沙场。拓展文本的指向很明确,也是向着河西走廊纵深推进,从历史、文学角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河西走廊的悠久与厚重。

        我认为,群文阅读就是体量大,文本多,才能表现其特点。从群文到生活,我觉得更需要一个延伸。借着“走廊之美大家赞”这个环节,我引导孩子们通过阅读这四篇文本,了解了河西走廊,感悟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品味河西走廊自然风光美景时,作为河西走廊土生土长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说的话,谈谈你的感受?孩子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不失时机的先下手为强,展示老师的作品引发孩子们的爱家乡情结,我用自己的电视散文《秋韵临泽》片段欣赏来激发孩子们对河西走廊的赞美之情,一会儿,小手陆陆续续的敢举了,小嘴巴一个个会说了,有个孩子说:来吧,来河西走廊吧,它没有江南水乡的秀美温婉,却有着大漠苍凉的孤烟……还有的孩子说:它没有杭州西湖的碧波荡漾,却有着千年的历史,看不够的自然风光……孩子们说的越多,越能表现出对河西走廊的赞美,进而延伸对家乡的热爱。我趁热打铁,告诉孩子们大美张掖就在河西走廊中段,枣乡临泽更是河西走廊的塞上江南,家乡美,你也来夸夸它吧?将设置的“赞我美丽家乡”分层作业展示出来,以基础作业的搜集整理写河西走廊的古诗词、观看《河西走廊》纪录片,能力作业设计家乡旅游推荐词或旅游路线图,此题结合学生课本所学内容又是一个拓展尝试,最后以拓展作业学唱《画里临泽》,拍摄小视频宣传家乡为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河西爱家乡的情怀。最后,作为一点能力挑战,我将河西走廊上出现的几个重要城市地名尝试让孩子们来粘贴它所在的位置,这是对河西走廊地理上的回顾,也是对整个文本知识的串联,一个孩子将武威贴在乌鞘岭附近,他们告诉我张掖在中段,酒泉和嘉峪关在一起,敦煌在最西面的时候,我知道我的目标基本达成了,孩子们心中知道了河西走廊它就是一条廊道,知道了我们身处其上,也知道了这里是交通要道、文明枢纽、有美丽的风光,也有悠久的历史故事。这算是一个简单的回顾。

          结尾处,我呼吁孩子们争做家乡美景宣传员,告诉他们要热爱美丽家乡,赞美河西盛景,愿孩子们以笔为歌,落笔成诗,写下走廊之美,让更多的人畅游丹霞,领略河西走廊的壮美与神奇。最后,师生一同唱响《画里临泽》结束整堂课。

          课总算结束了,完整的串联,算是一种小圆满。但是课后细细回想,还有诸多的不如意:

        一是大而空,在“实”上下的功夫不深。因为议题定位高远,过于宽泛,所以难免选篇存在华而不实。考虑到读本内容的设计,四篇文本全部读完至少得20分钟,而课堂引入、对比分析、拓展延伸的时间就显得不够用,所以,各环节上,除了能保证读的时间落实,其他并没做细致的推敲,使得整堂课大气中还透着空中楼阁的感觉,虽说身处河西走廊,但河西走廊方方面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并不多,孩子们也没有尝试过这样上语文课,所以多文本的阅读读有难度,理解更有难度。

          二是粗而泛,在“精”上花的心思不足。精致的课堂就是完美吗?虽然不是,但是精细的课堂在比武课中定能获胜。四篇长文本加拓展的诗词文本,五篇大体量的阅读量,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讲很有挑战,对老师的驾驭课堂能力也是一次挑战。我的课堂上的小“贪心”,想要面面俱到,自然面面都不精。虽然有精读和略读的区别,但是精读的效果不很明显。虽然给学生教了阅读方法,但个别学生阅读速度还是有点慢,老师缺乏也不敢有太多等待的停留时间。

        三是急而促,在“稳”上沉的内力不够。外校上课,陌生的环境、设备、学生,都让老师不自觉的紧张起来。当我得知是整个年级比较调皮学习力稍弱的班级时,也很惊惶。但是这不正是考验我的时候吗?以往的课堂最怕拖堂,群文阅读课阅读量超大,时间依然是40分钟,这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不得不说是战战兢兢,虽然也练过,但是还是会偷偷看时间,所以,课堂上的松弛感不足,从我个人的语速、语言表达、环节推进上,我觉得都显得急躁了,没有稳中求进的气定神闲。

          四是满而多,在“舍”上下的决心不大。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课堂适用于高年级学生,我认为也同样适用于群文阅读课。然而,选材上的过于饱满,多选间的取舍,对于授课老师的确也是头疼的问题。想要学生读好,读细,读实,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最新提倡的跨学科学习,从地图、音乐、诗词等各个方面去补充群文的拓展,本身就是难题,操作起来哪个多哪个要少,选择是最艰难的。之前我用岑参的诗歌,同事们听完说学生并不理解,后来改用王瀚、王维的耳熟能详的诗词,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包括后来上课时怕时间不够,将对比阅读检测题删除一道,再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的同时,时间也能节省下来安排其他环节。

          其实,我还想大胆尝试一下穿汉服或马面裙上这堂课,为语文课带入一点文化元素,不止是禁锢在正装或得体之间,难道教师的着装不也是一种创新吗?可惜,终究是不敢“惊吓”众师众生,规规矩矩、板板正正的去了课堂,多希望在孩子们眼中留下“惊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的一瞥!但愿以后有机会去挑战。

          一堂群文课,包罗万象,气象万千。一场河西梦,回味悠长,难以自拔!感恩同事们的打磨与赐教,与同行们一起赛课,于我是挑战,于我的阅读课堂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是正因充满挑战,才让我有足够勇气面对过去的自己,面对以往的课堂,所以又是一次难得的成长锻炼机会,我想,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于我,皆是幸甚至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人记(489)河西一梦——群文阅读赛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hx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