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读书与镜屋现象

读书与镜屋现象

作者: 斑霖影 | 来源:发表于2016-11-01 23:28 被阅读0次

      假使将你放在一个全部由镜子组成的立方体内,那么你能数清在这个空间中的镜子里有多少个你的影像吗?如果现在你的脑子里开始动用那之前所学而现在早已忘的七七八八的数学、物理知识来解这个问题的话那你就已经错了。何为?因为封闭的镜子立方体中怎么会有光进入呢?既然没有光那这样又从哪反射而形成的镜像呢?这就是镜屋现象(杜撰词)现象。 

        现在 时代进入大爆炸时代,知识从未如现在般唾手可得。那,这就是一个好的时代吗?以笔者来看或许这只是对少部分的人来说是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却是一个迷失与跟从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就让我来讨论一下与我们读书中所碰到的有关的镜屋现象吧!

      书籍的镜屋现象


      就像只有少数人才能发现镜屋的前提一样,也只有少数人才知道什么样的书才是现实的书,而不是作者臆想现实的书。正像钱钟书对着图书馆上百万册的书所发出的感慨:“原来有那么多的书不需要读啊”一样,这个社会的书很多但实在的书却很少。能发现实际前提的人就不需要我们操心了,我们这些俗人还是来谈谈那广大的多数人吧!

      何为臆想的现实呢?现实世界是指所有人物关系的总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而成的。那臆想的呢,就只是作者自己经历过的人物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作者过去经历的部分现实但却写成了全部的世界。这也是经典作品与普通作品之间的区别,名著能无视时间的流逝而千古留名就是因为其所言的是符合社会基础内容,所以无论社会如何改变这些却永不会改变。大多平凡作品却在时间的流逝中轮入胡说八道之流而消失在历史长河究其原因就是其描述的仅仅为部分现实。当时代改变时这些又怎会符合新时代的需要。

      人为什么会沉沦于这样的现实之中呢?因为这样的现实是简单的,那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一个个人可以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的,一个做事不需要考虑太多隐含条件的,一个理性到事情的解决就像如解方程一样按部就班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多好啊!一个没有太多变数,社会与人性有规律可循的社会该多么受人喜欢啊!难道那些作者所说的理论上的方法不像教你如何数镜像吗?虽然一套套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正确的但前提条件“现实”却是自己臆想的。

      正如数镜子中的像一样,只要忽略了实际生活这个前提那么必错无疑。那实际生活与书中所诉又相差几何呢?要知道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又岂是二十五本史书所能记载完的!生活处处的方法又岂是一本书所能详尽的!书籍记录的已是删繁就简后的核心总结了(也就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一种由结果推导过程的模式。而实际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事哪有这样规律的啊!再说了条件、氛围、操作人,,,的不同注定了有的书只是作者臆想的现实。

    读书的镜屋现象


      如果书籍的镜屋在于作者臆想现实的话,那么读书的镜屋就是读者自己的臆想了!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们生活经历的不同注定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思想思维。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书却造就出了不同的人!而其中最可悲的就数那自作聪明式的臆想现实的人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告诉我们读书时不要盲目相信书中所写,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如果一味听从书中所言,奉书中所言为至理名言而不容更改那么这样还不如无书呢!

      赵括和马谡很遗憾的成为了千古以来的反面教材,告诉了我们聪明的人有时会输的更惨。他们不可谓不学富五车但结局却是今人惋惜的,究其原因何为?同样是臆想的现实惹得祸。殊不知兵书是死的人确是活的,兵书所载不过是战争与治军之道,是普遍规律的总结而不是定律。正因为他们的有所依从而不听别人所言,沉沦于自己所臆想的世界秩序之中而不顾现实世界结果导致其不知变通。书中所载的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现实,而不是通用所有情况的现实。每一个实践者所面临的却是另一个鲜活的现实,这样怎么能符合啊!不注意前提而一味的跟着自己认为的或书中认为的来做那么失败又怎会远呢?

      有多少人读书时看似明白书中所言但却不会应用于生活之中啊!书中所诉世界与生活中的世界岂能混为一谈。在看书与思考中读者在自己的脑中形成自己的臆想世界。当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不相符合时就能演变出中国文人的文化了。面对社会的不同该怎么做呢?要么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使之符合现实要么活在自己的思想社会之中拒绝改变(赵括与马谡可能会改但机会只有一次,他们太聪明了,聪明到没有人能带给他们伤痕而促进他们成长)。

      现实没有无止境的算计也不是你所认为的合理世界。因为没有合理前提的一切都是都只是“我认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与镜屋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cv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