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不乏有很多牛人,优秀之人,大家看到他们很羡慕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这么优秀呢?而我跟他们相比为什么不如人家呢?那么优秀的习惯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这些优秀之人,他们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呢?他们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 ,我仔细认真读了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在这本书里,今天涉及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自我驱动力。现在摘抄如下:
1.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话肯定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刚需,都必然显现为“习惯”——就好像你从一开始就习惯了“到点儿吃饭”一样。
很多人不明白,在他们眼里所谓的“鸡汤”,其实常常是很朴素的、很锋利的方法论——只不过,“优秀”并不是他们的刚需,所以,他们不可能到达“优秀”,于是,他们体会不到那“鸡汤”的朴素与锋利,进而反向到达一种“自证预言”必然自证的境界……
对一些人来说,“优秀”真的是刚需。你去观察那些优秀的人,若是你有机会与他们沟通,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态度: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注意,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不然的话,他们会很难受的,虽然那种难受不能言传只能意会,但反正就是很难受。
李笑来老师在面试的时候,总是问这个简单的问题:
你在哪方面做到过第一,做到过最好? 哪怕是局部,哪怕是小范围。
什么是牛人?一般来讲三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了: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大多数人从未有过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经验——于是,做不到第一,做不到最好,他们不会因此难受,更不会因此格外难受。也许曾经难受过罢……但这么多年过去,早就习惯了。
所以说,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为什么又加了个定语“正确的”呢?因为有些刚需不会令人进步。很显然,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有“吐槽”的刚需,不抱怨他们就难受,“不吐不快”,不吐出来,或者吐不出来,就“感觉要爆炸”,而吐出来之后又“感觉被掏空”。再比如说,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把“活在过去”当作刚需(甚至不是“活在当下”),他们“好汉只提当年勇”,他们总是慨叹“世风日下”,他们无法乐观对待未来,当然也不可能“活在未来”……
2.刚需塑造大脑。
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今日感悟:
1.让优秀成为习惯,这句话真正去践行。当被问到你在什么方面做得最好的时候,什么方面是第一的时候,问的我真的是哑口无言。一颗心瞬间被打碎的支离破碎。除了今年的北京市中英双语演讲比赛,孩子在学校当中获得第1名之外,好像其他什么的没有什么最好之处了。而且在所报的一些线上课程当中,只限于完成作业而已,在老师点评之后再也没有再继续完成,直到完美更是没有。更令人恐怖的是,有的一些作业,比如我的插画作业到现在依然没有完成。所以更不要说拿到第一甚至最好,甚感惭愧。好在今天刷新了认知,认清了这一真理之后,就要非常严格的把它践行下去。在马上即将到来的剽悍行动营,我一定要做到最好,毫无折扣的执行,完成所有的打卡,尤其是要在12:00之前完成打卡,一定要做到,这也相当于给我自己敲响了一个警钟,必须完成,否则我自己真的要讨厌自己了。
2.不断刷新认知,让思维升级,让大脑重新塑造。
首先,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继续与更加优秀的人去链接,哪怕从他们身上学到一点为自己所用,那真的就会进步一大块。
其次,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今天下午非常开心的阅读了《微习惯》这本书。里边的观点,把我打的直晕。恰恰是在为我写的这本书一样。目标太大,而做起来有心理压力,从而一直拖延。
最后,一定要做,否则一切皆为零。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习惯,从一个简单的仰卧起坐入手,哪怕是从写上50个字入手,哪怕是从每天吃一个苹果入手,都是我们非常好的习惯,必须实施起来。
今天非常庆幸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好在还不晚,一直在成长的路上,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