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的饥荒恶果不断显现,河南等地死人无数。
胶县境内虽不至于饿殍满地,但是几乎每家都有饿死的亲人,有的是本身就有疾病,有些是出生不久的婴儿,更有一些是老人为了给孩子留口吃的,拼命绝食,生生把自己饿死的。
饥荒年代,没有地方再唱大戏,没有收入的戏子们本身就缺乏务农的生存技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大人只好凭着一副嗓子就带着孩子家家户户串门子唱戏讨口饭吃。
桂兰听到讨饭的戏子唱的最多的戏就是《东京•卖宝童》唱段。宝童的父亲进京赶考,叔叔被准岳父陷害入狱,奶奶去世没钱埋葬,宝童提出自卖自身,卖得纹银埋葬奶奶,有几句凄惨的唱词是:
未曾开言泪纷纷
尊声高堂儿的娘亲
我到大街把卖婆找
叫她领我卖儿的身
能卖纹银三十两
暂与咱家解危困
十两银与我祖母买棺木
十两银与我叔叔送饭进监门
还有十两银子娘留下,娘啊娘……
好与你卖柴买米度光阴。
身遭困境,戏子都不用表演,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凄惨。
虽然家里也很困难,但是听得心里凄然,可怜之心难以自抑,桂兰还是回家找了两个菜团子塞给讨饭戏子。
可是,自己家里也在遭遇着困境。
哥哥的儿子饿死后,家中又饿死奶奶和姑妈两位老人。哥哥思忖许久,决定给桂兰找个婆家。一方面可以让桂兰讨条活路,更重要的是找个条件相对好点的婆家可以帮衬一下这个家,能让几个孩子活命。
在吃不上饭的年代,只要家里有一点粮食,就能找到一个家庭困难吃不上饭的女人嫁给他。
为了让媒人能够给桂兰找婆家,哥哥给桂兰虚报了两岁,说她已经17虚岁。可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哪有17岁长的如此毛嫩、如此瘦小的女孩子呢?不过还是有媒人愿意促成婚事,挣个馒头吃的。
起初,哥哥想把她嫁到东北去,因为人家可以给比较丰厚的彩礼,由于大奶奶的不同意,只好放弃。
第二家,是天台寺北面15里地梁尹村西北的宫家村。一个瞎 眼老太太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人家倒是愿意。虽然桂兰还是个14岁的孩子,但是她也明白一个瞎眼老太太不能帮衬自己不说,将来照顾老人也是麻烦,就拒绝了。她拿着20块对方给的相亲见面礼,回家就交给了哥哥,让哥哥去买点粮食给孩子们充饥。
第三家,是梁尹西北的王家大庄,小伙子是做会计的。
相亲见面时,桂兰被小伙子邻居围着看,听见人们在议论“看上去挺毛嫩的昂”,心里虽然难为情,却仍然要假装淡定,仰着脸,装出一副成熟的样子。
因为彼此印象都还不错,亲事就算暂时定下了。
当家里又要断粮的时候,哥哥就催促桂兰去男方家里要粮食。其实桂兰内心是极不情愿的,倘若不是想将来成为真正的一家人,这种行为和讨饭有什么区别呢?但是又不敢违背哥哥的意愿,就磨磨蹭蹭出发了。
二十多里路,要走好久呢!冷风吹得身上冷飕飕的,桂兰不由得裹紧了单薄的衣服。
看着空旷萧瑟的田野,稀疏的庄稼,心里的尴尬一点点被抛在脑后了。
她从地上捡了一根树枝,在手里挥舞着,唱起了茂腔《东京•卖宝童》里面的唱词:
宝童我拾草到南洼
拾了棵秫秸当匹马
折了一根杨柳枝
拿在手里当鞭打
东街跑了个马连环
西街跑了个连环马
嘚儿嘚儿驾驾驾
呱哒呱哒跑回家……
边唱边在路上挥着树枝蹦蹦跳跳地转圈,咯咯笑着,暂时忘了将要去讨要粮食的难堪。
眼看着离王家大庄越来越近,尴尬和不安的情绪慢慢占据了心头,步伐变得缓慢和沉重起来。
此情此景,心生哀怨,这漫漫的讨粮之路,和到西京告状的裴秀英有什么区别呀!又忍不住唱了一句:
千里路迢迢~我奔上了长安~~
唱着唱着,满腹委屈涌上心头,不禁是泪满双腮。
粮食还是必须去要的,桂兰用沟里的河水洗了把脸,鼓起勇气进了村。
毕竟桂兰看上去瘦小乖巧,让人心生怜意,老太太还是很喜欢桂兰的,看到她脚上的鞋子要破了,就说要给她做双鞋。桂兰哪好意思说自己不会做呀,就搪塞说自己回家做。就这样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大多数时候桂兰都是低头揉搓着自己满是补丁的衣角,掩饰内心的尴尬和不安。
直到临走,要点粮食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还是老太太看桂兰欲言又止的样子,就明白了,给桂兰装了半袋子地瓜干。
我们无法揣测她当时尴尬的心情,一个14岁的孩子,尚不懂人情世故,更不懂得什么感情,不知道要和男人过日子是什么意思。只是背负着哥哥的命令,豁上自己稚嫩的脸皮,来讨要点粮食。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也就习惯了。
第三次,小伙子背着一小袋豆子,送到梁尹南岭。如果是现代社会,一对基本定下亲事的男女,走在寂静的田野里,说说话,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可惜,一个14岁的女孩,只知道自己是来背粮食的,人家问啥自己就说啥,完全不会和男人聊天,甚至有没有好好端详过这个可能和自己过一辈子的男人都不好说。再说,饥肠辘辘的年代,走路的时候都养成了四处踅摸找东西吃的习惯,哪有心思说什么情话,况且一个14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情话!
最终,小伙子家人总觉得桂兰实在太小,肯定没有十七,不会干什么活,就让他父亲到天台寺村子里去摸摸情况。一打听,知道了真相:十四岁,娘死的早,啥也不会干。这门亲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讨要粮食,只好另觅他途了。
到了冬天,这个小伙子跟别人外出办事,为抄近道走河上的冰面,差点掉到冰窟窿里,就以为是因为拒绝了亲事,遭到老天报应,又来商议继续婚事。因为生活已经好点了,哥哥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门亲事。
但无论如何,这一家相信因果报应的人应该算是好人,单就他们从自己口中省下粮食救济桂兰一家人的角度来讲,也应该对这家人心存感激。
桂兰虽不懂情事,但已知道些人情世故,也已懂得感恩。这一家 人的容貌,这一幕幕场景,在她年少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她,无法改变自己一路向北的宿命。 1965年春天,她19岁,真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别人又给她介绍了一门亲事。这次找的婆家是梁尹东边5里地的北张家屯,等待她的又会是怎样的生活呢?她内心开始有了少女的憧憬……
(上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