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物品和原材料的时候,因为大量购入能降低单价,于是,轻率地购进超出需要的东西,这是不应该的。
买得过多会造成使用上的浪费。即使一时以便宜的价格大量购入,但因此需要保管的仓库,需要支付库存的利息,这样就增加了额外的支出,而且,由于产品规格变更等原因,买进的材料会变得根本无法使用,这就很危险。
总之,厂家就是厂家,应专注于制造本身,要靠制造获取利润。只在必要之时购进必要数量的物品,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此,我列举一家企业的真实案例,曾经该企业在所需的一款原料价格上涨80%时,销售人员担心成本上涨,又因为当时客户订单较多,怕客户不能接受成本上涨,就根据自己的判断备了订单,采购了20万支产品回货,含税价是0.45元,合计金额是人民币9万元;当物料回到公司后,因受此款配套产品的影响,该物料在公司存放了6个月均未出库给客户,而这时原材料价格也下降了60%,并且当销售与客户沟通要处理这20万支产品库存时,客户却只同意低价购入,且还是月结60天收6个月的承兑付款;同时,因为这个产品的表面是有电镀处理的,储存时间过长会表面氧化影响品质,且又只有此客户能使用,最终,该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给的亏损条款;此次经验教训让该公司深刻地认识到了由于当时贪便宜而大量购入的原材料,到后来却在悄无声息地蚕食了企业的经费和利润。
事后,该企业深刻反省。物料一旦出现积压,对库存资金的占用就会增大,影响现金流的使用,同时也会因需要对产品库存的数量与品质管控会增加隐形的成本;再加上因为客户原因的变更、或因品质等造成内部产品的变更及客户订单减少等因素导致必须要考虑物资消耗的速度和采购成本之间的平衡。所以,只有按需采购,哪怕价格高一点也无妨。
这家企业在2015年7月,公司组织库存大盘点,对所有呆滞品一一进行了一轮评审,历时两个月时间,最后清理出280万元的呆滞物料,最后大部份都只能报废与拆分处理。2016年初,雇了整整了三大卡车才把报废的物料拉出去处理掉,余下的部份产品可以返工回用的,也要耗费大量工时。
除了企业经营,这条原理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并且人人都需要审视这一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电商大行其道,各种充满诱惑的折扣日,比如双11,双12,618等,商家为了让你掏腰包,各种打折促销策略,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很多人会大买特买,为了凑够折扣,因为优惠力度大,又有多少人买了不会马上用到、买完了久久用不完,甚至永远用不到的商品?
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凡是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而且如果按需购买,还可以杜绝浪费。
虽然“购买时下所需”的采购方式或许很难享受到优惠的价格,但其带来的好处足以弥补这点儿损失。
202007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