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皆宜热,宜人独桂林。
一、城在山中,山在城中。
对桂林的印象,来源于语文课本,一篇《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桂林闻名全国,成为人们熟知的名字,也吸引好奇心强的人们向往。
2019年5月18号,考完教资面试之后,或许是被过不了的心情左右,毅然买了去桂林的票。5月19号,拎着行李箱,一个人踏上了去桂林的旅程,6个小时之后,我到达了桂林西站,走出高铁站,一股炎热的气息扑鼻而来,感觉空气中到处是二氧化碳气体,氧气的力量薄弱,退到了更高层。我以为桂林的天气会比成都好一点,没想到二者没啥区别,都像一个大蒸笼,人们在其间,汗流浃背。拿手机查了查自己的位置,距离市中心还有一段距离,为节约钱,就选择了坐公交,但发现自己没有带现金,又长了一个教训,出门一定要带现金,迫于无奈,到便利店买了一点东西,顺便换了一些现金。
到达某公交站之后,我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开始寻找合适的酒店,看了民宿,又看酒店,寻找在自己经济范围之内的,而且相对安全的民宿或酒店真难啊。提着行李箱摸黑上了一栋小区的五楼,看着漆黑的四周,感觉很害怕,最后选择了放弃,后来看到一家还不错的酒店,就预定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走了好久也没有找到目的地,绕来绕去又回到原地,天已经黑得差不多了,崩溃的一个人坐在公交车站,看着雨一颗颗落下,过往的车辆接连不息,那一刻,是孤独,是无助,是无奈,是绝望,感觉全世界只剩自己,当时的情当时的景,过后想一想却也能够释怀,最后,打车去了酒店,总算结束了这一天的奔波。
DAY1
5月20日 中雨
今天的桂林下了很大的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大概是为了洗净干燥炎热的天气带来的灰尘。在酒店我也闲不住,还是选择出门,打着伞走去象山景区。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造就众多艺术景观,观赏价值极高。买了门票之后我就从入口进去了,一进门有一小排售卖特产和拍照买相片的小商家,铺面不大,但也装了不少东西,由于下雨的缘故,很多人都停留在商铺面前,显得本来就很小的商铺更窄了。我站在商铺门口拍了几张象山的照片,就顺着道路往上山的方向走去,可能每个景区多少都会有一些历史文物、历史遗迹或者文化类的东西存在,但有些景区的自然景观盖过了历史文化,因此景区对文化的挖掘力度也就薄弱了。象山景区有一个小小的寺庙,走到里面也只有一两个靠买玫瑰花或者香火赚点小钱的小商贩,外加一个小商铺,可能是下雨的缘故,显得格外的冷清,我转了一下就出来了,虽说是一座寺庙,但由于没有进行保护或者深加工的原因,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价值值得探索。我顺着山路往山上爬,沿途也没遇到几个人,到半山腰看到了一个隧洞吧,有点长,忘了当地人取名叫啥了,当爬到山顶的时候,有一个小房子在那里,原来可能是为了游客上山帮游客拍照收费的吧,但此刻也没有什么人光顾,山顶只有我一个人,虽然是白天,但心中还是有几分害怕,在山顶有象山遗址的石碑和普贤塔,大概也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到这有历史文化的地方吧,毕竟景区也没有大作文章,单靠象山这座秀丽的风景就已经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往山下一看,半个桂林也能尽收眼底,我也就拍了几张照片就下山了,觉得没趣,才一个小时左右就逛完了。
之后,便打算去桂林博物馆,查好路线,坐上公交,等到了之后,发现周一闭馆,大概全国的博物馆周一都要闭馆吧,害,又长了一个教训,难怪心里还在想,博物馆应该人很多啊,为啥这么冷清,只有打道回府了,明天再来。
还剩一下午的时间,我肯定闲不住,于是就去了靖江王府景区。靖江王府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由于靖江王城地处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区,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来源百度)。靖江王府也呈中轴线布局,背靠独秀锋。由于当天游览的人比较多,买好票之后,在门口排了很久的队,检票员问是否需要解说员时我拒绝了,毕竟我没有钱啊,因为有很多团,所以我可以去旁听,顺着中间的道路直直走进去,就会有情景化的表演,工作人员着那个朝代的服装,负责把守着门,有一个人吆喝着,我也没太懂说了什么,我们就被带进屋子里了,眼前一个大大的投影屏,开始播放靖江王府的历史,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环顾四周,大家都在很认真的观看。之后我就跟随着某个团一起游览,还能听到他讲解某些历史,后来我又不知怎么蹭上了一个团,可以观看真人模拟衙门升堂的场景,到也有几分滑稽🤪 ,随后还要模拟考试,我们被关在某个小空间里,一个小挡板挡着,默写关于一些什么知识,我给搞忘了,毕竟我是蹭的,带团的人看我面生,我也不好意思再待下去,就跑了出来,结果就到了出口售卖商品的地方。我还想爬独秀锋,就问了上山的路,一路往上爬,在途中还见到了玄武的石像,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我当时不知是什么,是过后才知道的。走过南天门,离山顶就不远了,我再一次登上了桂林的山,观望了这种城市的繁华和秀丽。靖江王府背靠山,有种宝山镇宝塔的感觉,哈哈哈,这个比喻不当,见谅,依靠着独秀锋,也显得王府格外的威严,原来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广西师范大学旅游专业的同学在里面,嗯,相当于靖江王府也是他们的学校,这种教育+旅游模式挺好的,一方面进行情景教学,培养了人才。另一方面为靖江王府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挺喜欢这种教育模式的,把一个景点放入教学中,寓景于教,寓教于景。



DAY 2
5月22 晴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缩影,将整个城市的过去剪影在其中,将一个城市最历史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留存。是的,今天我终于去到桂林博物馆了,走到门口,我还傻乎乎的问安保小哥哥,可以进去吗?哈哈哈,刷了身份证之后,就进入了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有四层,每层楼又分为好几个展厅,每个展厅里展现的是不同的历史文化,当我走到4楼就已经走不动了,在游览每个展厅的时候,里面在不同的位置都会站着几个工作人员,没有讲解员,但有很多LED屏,可以在上面搜索想要浏览的东西,在每个展厅结束的时候还会有一个意见及感想留言的册子,这大概也是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而采用的问卷调查,但也会有游客不认真对待的,我也就简要看了一下,没留下什么东西。我最喜欢的系列是桂林民俗文化陈列馆,画里人家真的很耐人寻味,通过打造桂林民居建筑、市井、铺子等情景,将桂林民居特色、商铺特点等历史情景再现,市井充满了人间烟火味,是市井文化、桂林文化习俗的表现,通过画里人家,将先民们的吃、穿、住、行、娱一一呈现,保存了他们的文化习俗,记录得很真实,有种可以在里面住、吃、娱的感觉。





当然了,博物馆里怎么能够少了一个城市的建城史呢,桂林市规划展览馆在第4楼,山水名城,文化桂林,通过考古发现,在3万年前 桂林就已经有人居住了,桂林建城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在这个展厅里,通过打造模型,呈现了现今桂林建筑的布局,一眼望去,真的是山在城中,城在山中,还有桂林的交通布局以及桂林对未来的展望,我忘了是否有桂林旅游景点的串联展现,但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毕竟现今旅游可以让一个人真正的了解一座城市,无论是其经济、文化、历史名胜古迹,都值得被发现。
可能是因为上午的文化氛围太浓厚了,导致我下午只想做点体力活,于是,我又去爬了桂林的另一座山——叠彩山,我也是用学生证买的票,所以也比较便宜,在进门处,遇见了一位爷爷和奶奶,他们也是要去爬山观赏桂林的风景的,但由于奶奶走不动,所以爷爷就说他上去,让奶奶在下面等他,我对他们微笑之后,就走了,这趟旅程依然是一个人的旅行。叠彩山因层层相叠而得名,共有20个小景点,当我登上最高处仰望下面之时,真的很美,此时只能借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用了,才疏学浅,只能赞叹啊。



二、吃是大事啊
作为一个吃货,到了一个地方怎能少得了吃呢,哈哈哈,你是不是觉得我会说很多好吃的,还会放上很多照片,那你就错了,由于外出的原因,我居然食欲不好,害,亏我还自称吃货呢,我连续吃了五天的桂林米粉,是的,你没听错,五天,一个人嘛,吃啥都不香,但是这不妨碍我寻找美食的脚步呀,我绕了很多路,找了很多地方,好不容易走到了桂林的市中心,因为每个城市的布局都不同,比如成都市是一环一环的,所以找市中心比较方便,桂林害我找了好久,我记得我买了一份炸排骨,一份烤串,还有喝的,最后还去看了一部电影,尤其尴尬的是电影院里只有我和一对情侣,害,原本打算不看了,但想想票都买了,还是忍忍吧,活活当了两小时的电灯泡,电影一结束我就溜了,我看的电影是《何以为家》,记得那时,我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何以为家,不问归处,总之呢,这里就不说观影感了,以后会慢慢分享看过的电影的哦,所以请假装期待一下吧,那我就要放图啦,可能拍得不是很好,请忽略,哈哈哈。



图片不够,可爱来凑,表示我真的吃的都是桂林米粉,不过味道挺好的,毕竟只要是粉我好像都很喜欢,比如:螺蛳粉、牛肉粉、羊肉粉、火锅粉、花甲米线……
所到之处皆风景,所看之处皆学问,行行走走,行中学,学中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