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
教孩子提问题五、六岁的孩子脑袋里通常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星星?“数学老师是干什么的?”等等。但是,在课堂中如何引导他们提问题?如何才能迅速地从跨出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我今天的重要学习内容——学习提问题。
我们学习的是“比多少”,为了了解他们的学情,我出示了一张图片,问学生:“看着图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说:草地上小猴子在干什么?”这个问题明显与数学无关,证明这种提问题方式不对,不具有定向启发性。
于是我又问:“看着图片,你能提数学问题吗?"接连请了两位同学,一个说:“三只猴子在干什么啊?”另一位讲:“我看到了4个梨,还有2个香蕉。”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一因为在以前的经验中,他们通常都是问“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二是还不清楚“数学问题”是什么意思?
基于此,我进行了第三次引导:示范提问。“”我们可以问,’有几只小猴?’”没等我说完,他们大声说:“三只”。我立马规范:“有三只小猴。”我继续启发,“你们也能像这样提问吗?”这时候学生开始问:“有多少个桃子?”“有几个香蕉?”好,会问了。他们把“多少、几个”作为问题的关键词。这就是我们以后学习中会经常涉及到的“提数学问题”。
这时候,有个小家伙小声嘀咕到:“这个太简单了,我可以提个难点儿的。” 我在让其他孩子充分提问后,请他来讲,他说:“有4个梨,2个香蕉,3个桃子,一共有几个呀?”不得了,他已经会提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啦!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学习的规则意识,知道了规则,然后慢慢遵照规则做事,久了,就养成了习惯。比如,要把一句话讲完整;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看着他;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说“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的想法是……”“他的说法我很赞同,但我还有补充……”;别人讲话时不插话;不大声嚷嚷“我来我来”……
提问题,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维习惯。习惯于对事物发展脉络的探究,习惯于寻根问底,这是理性思维的启蒙。我要建立一种会倾听的课堂。不止有活跃的思维,更有安静的思考。
明天,我会再开始让孩子们两两交流。学习交流的方法,如何交流等。期待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