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来说,最好的策略是跟大师学,学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
这本英国教育家出的《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是一本特别好的创新教育实践工具书。
神奇的是,不管你教的是什么科目,它们都能在你的课堂上派上用场。本质上这些就是框架和积木,所有的课程都能用这些框架来构建好课,用学科特殊性来改造积木成为更顺手的工具箱。这种框架+积木的模型思维,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管理上也适用。
从如何激发学生去挖掘学习需求,到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外化,学完后的知识转述,以及构建场景来创意想象,对同学的评估、跨学科的关键,最后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覆盖了布鲁姆分类法的六大目标和交互所有场景。
从其给出的操作指南来看,特别适合线下的班课的小组化学习。但是我觉得从原理来说,很多可以借鉴到在线学习。
对个体学习来说,也可以通过引用其他学生的内容来实现一定程度的同伴学习环境。
有以下几个可能性:
1 编故事
就是把所学的知识或这堂课的一部分转变为一个故事。故事要有清晰的开头、过程和结尾。
那么,在每个孩子讲完故事后,当然其他孩子就可以去听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故事,或者自己编一个全新的故事。
2 说和回应
在“说说你的想法吧”之后,学生会用语音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或提出问题。也可以去听其他3个优选的学生发表的想法或问题,可以对这些做出语音回应。可能会听到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更多的思考。或者对其他的人的想法引发好奇心。
3 转化知识
把学到的知识用图画出来。比如,画出唐诗的场景和人物。
另外,我们可以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能够进行小组学习,参加有趣的互动,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分组PK游戏。
有以下这些可能性:
1 跨学科关联
学生们从随机图片或文字里找到它们跟所学知识的关联。对觉得有关的,说说是怎么样有关。
2 重新梳理知识的关键词列表
把学到的知识,说说关键词,罗列出来。
再进行分类和排序。
3 知识关系链
给出一些知识关键词,让学生把它们都相互关联起来。
4 进阶式提问
大家一起提问,一个个问题形成问题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