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中一道重要的坎,这是我们实现理想最轻松地捷径。
在古代,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莫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人生大事,因而又有金榜题名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说法。
不过古代的科举,从隋朝实行以来,录取比例极低,一届数百万考生往往只有数百人可以被选中,“五十少进士”便是说明科举考试最形象的俗语。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牛人李郃,凭借一篇《观民风赋》:维时策官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餗、谏官部郎中庞严交相荐进,文宗面试后擢为进士第一。
要知道,当年被科举选中者共32人,而其中有三位后来官拜宰相,可想而知他这个金榜题名的状元含金量有多高了。
毫不客气的说,他这就等同于如今我们参加高考,得了个全国第一的名次,是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李郃考中状元的时候刚好二十岁,按照古人的标准,他才刚刚成年。
但李郃在看过排在他后面的刘贲所作的文章后,却给唐文宗上书,请求收回自己的名次,并且认为:刘贲不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
那么这刘贲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能够让状元心甘情愿放弃名次,来成全他?他又是为何会被降名次呢?
刘贲其人,原本是和李郃同届的考生,他不论文采还是人品方面,都非常为人所称道。
但他这个人有个很出名的毛病:喜欢针砭时政,特别是对宦官专权不满!
这种事情在唐朝中后期可是大问题,毕竟当时宦官势力庞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也不为过,刘贲公开表示对宦官不满,这话甚至没几个人敢接。
公元828年的高考作文上,刘贲又一次发表了自己的愤世之言:宫闱将变,社稷将危,阍寺持废立之权,四凶在朝,虽强必诛!
刘贲的愤世嫉俗之言,落到考官手中后,简直把他们吓了一跳!
这种话语要是流传出去,少不了轻则丢官,重则他们几个考官都会陪刘贲被宦官瞧瞧找个罪名给构陷了。
考官自然是不敢把这样的文章给传扬出去,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两条:
1、假装没看过这文章,不过这样一来刘贲注定要少了作文分,要想拿第一是不可能了,但胜在保住了一条命!
2、把这篇作文交给宦官,捞个功劳。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几个考官虽然不敢得罪宦官,但也生了惜才的念头,决心宁可把他名次降下去,也要先保住他的性命。
正因为此,也就有了后来的李郃上诉皇帝,自降名次,想要成全刘贲的千古佳话了。
不过古代有句话叫做:君无戏言。
李郃的名次既然是君王亲自批点,自然没有撤回的道理,但他的这次上书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让自己也遭到了宦官集团的嫉恨,不久便被贬官排挤出京。
时至今日,李郃的事迹已经成为一桩美谈,这也告诉我们,在追求事业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对自身品德的修养。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