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微课想法【小慢可作者群】好文欣赏
361.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优柔寡断没主见?

361.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优柔寡断没主见?

作者: 林夕枫起 | 来源:发表于2022-12-28 09:09 被阅读0次

    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他的工作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有些想法也很好,但是当要他去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变得优柔寡断。

    常常会问身边的人,该怎么办?会收集各方面不同的建议,但越是这样的时候,自己反而越是犹豫不决,总是忍不住问别人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很多人好像都有类似的口头禅,在做事之前,做决定之前会问别人怎么办,会征求别人的意见。

    征求意见是好事,可以把事情考虑的更周全,但是无论别人给出怎样的意见,他都拒绝接受。

    永远处于做和不做,这样做还是那样做的选择之间,似乎自己已经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

    只希望别人能够给个解决方案,然后按照这个方案的步骤去做,事情就完结了。

    咨询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最大的问题,不是该怎么办的问题,而是无论怎么办,无论哪一种方案的选择来访者,看上去都好像没有办法去面对和承担。

    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他不知道也不敢面对,这样办了之后的结果,这样的人往往是在生活中总被要求的那个人。

    已经变成了别人要他变成的样子,以至自己什么事情都拿不出主张,如果遇到要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就会陷入内心的困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困境?

    在《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中提到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失区别,也称作自体-客体融合。

    “你变成了他人要你变成了的那个人,你变成了他人要求你成为的那个样子,以避免令你困扰的情绪出现,常见的是对丧失的恐惧。”

    这种类型的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主见,希望别人可以给自己拿主意,或者符合他人的观点。

    比如点菜的时候,总是随便希望别人点好,面临决定或难题时总会问别人,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样?

    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常常能够在那些听话的乖孩子身上看到这种心理防御机制。

    它的动力心理学解释是:我为了避免被批评,为了避免遭受惩罚,所以我问你我该怎么办?这样感觉就好像你承担了我的一部分,包括责任。

    这个防御机制的背后常常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面对父母的指责,所以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就让自己跟在父母的身后。

    我都听你们的了,我不要我自己了,这样的话即使是错了,也是我听了你们的要求之后的结果。

    这样我就可以避免更多的指责和惩罚了,我就可以不用那么难受了。

    有些父母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有主见,其实很有可能是他们把孩子的自我功能剥夺了,甚至还在不断的对孩子挑刺,最终孩子的自我功能丧失,不得不问别人该怎么办。

    之所以会采用失区别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背后都有一颗曾受过指责,惊吓而幼小害怕的心。

    在这个防御机制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其实是我们的自主功能和自我探索的能力被抑制的结果。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在做选择的时候会有很多对自身的理解,有很多过往的知识经验可以运用,正是这些自我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些现实中的选择。

    但是我们在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会容易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心智幼稚像是容易受到惊吓的孩子。

    只好以原始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所以当下次你不断的问别人我该怎么办的时候,不妨先试试问自己,我真正的害怕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1.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优柔寡断没主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eo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