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一则——精力管理

读书笔记一则——精力管理

作者: 一棵树宋 | 来源:发表于2017-10-28 19:49 被阅读52次

    这几天看了一篇文章《管理精力,而非时间——精力管理模型应用指南》下面是我做的脑图: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三个要素:时间、事件、和人,这三个要素都会影响做事的效率的,影响力大小的排列应该是这样的:人>事件>时间。

    时间这个维度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不管你高兴也好,悲伤也罢,着急与否,它都只是自顾自地、悄无声息地、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行。你根本就无法控制、改变它。所以我们想通过时间这个维度来安排事情,往往不能发挥个人做事的最大效能。

    在事件这个维度我们可以选择的余地也不是特别大。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么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加上“正确的事情”和“正确的方法”这两个条件后,你可以选择的事情也不是太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增加做事的效率。能并联同时做的事就同时做,只能串联但是通过调整顺序可以提高效率的就去调整顺序。

    最影响做事效率的是“人”这个因素,只有管理好个人的状态就有可能发挥个人做事的最大效能。听着很简单,但是简单的事情也是最难做的事情。

    我常常想为什么自己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精力,计划自己应该做的事,然后按着计划去做呢?我目前想到的有下面的两个原因:

    曾几何时我把“活在当下”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但是却忽视了活在当下就被困在当下,不能专注于前方,而是采用全视角,时刻关注你能关注的动西,或主动或被动,这让我不能长期深入的思考,也让我不能长期正确的去行动,去执行自己原本想做的事情,而是被各种“意外”吸引、打扰,甚至于主动投入而不能自拨。如何改变呢?你要活在未来,对未来、对每一天做计划,这让你的意识层面不再像那只双眼长在两侧的马,而是变成了能够集中在前方的人。这样才能克服、无视周围的各种“意外”的干扰,而专注于真正该做的事情上。

    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很难抵抗外在的诱惑,没有希望就很难耐得住那漫长积累过程中的寂寞。希望是我拼了命也应该保护的动西,因为它是生的前提。但是我知道希望也只能通过明天的努力去慢慢积累,日拱一卒,迭代精进,这是你接下来应该做的。

    下面是我再读本文时的部分摘抄和体会(()括弧中斜体字是自己的注解):

    事务管理的关键: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下面这两小段话可以做为全文的重点了,不能同意更多。但文中所说的精力管理其实就是对自己操作系统的打造,只是简单地说了几个方面,应该不如笑来老师里的书介绍的更全面)

    ·时间可以管理吗?“时间”本身根本就管理不了,你可以管理的真正的东西实际上是你对不同事务的精力排序。

    ·时间管理的精髓在于:在你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去做这件事,而不是等到不适合的时候去做这件事,这样才是最高效的。

    (合适的精神状态做合适的事情然后再加一条合适的地点,有时候客观环境也是很重要的。这样规划下来就是天时(合适的事、合适的时间),地利(在合适的地点),人和(合适的身体状态)了,有点生搬硬套,管它呢,能方便记忆就行,此三点要素满足才能发挥一个人的最大效能,)

    ·

    体能:(体能是你的第一层大脑,反应最快)

    ·一个好的身体能够产生更多能量;

    ·随着体能的增强,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情绪:情绪是你的第二层大脑

    ·不管外部压力有多大,人们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提高能量的质量

    ·当自己情绪愉快的时候,往往就是绩效最高的时候

    ·养成三个简单而有效的习惯:

    ·深呼吸放松自己(每天的坐享就是一种好方法);向他人表达赞赏(自恋是大多数人的本能,而大多数人又在你好我不好和我好你不好的状态中徘徊这样就更显地赞赏的重要性了。);换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你平常的话对你的大脑在潜移默化中就在重新塑造你的大脑,,世界是有生命的,外在的世界是个人意识的镜像

    ·(补充一点:维持好的人际关系,在家主要是亲情的关系,在外主要是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上主要是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保证好心情的重要一个环节,)

    精神:(第三层大脑)

    ·当人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与他们最为珍视的、能够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的东西相一致时,他们的精神能量就会发挥作用

    (内外统一才能发挥第三层大脑的最大效率)

    ·人们需要理清优先事项,并以此为准在三个方面制定习惯

    ·1)做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的工作(自己也要主动选择赋予所要做的事新的意义:一念天堂)

    ·2)有意识地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分配时间和精力,认真工作,关心家庭、健康和他人(和现在的国家方针政策也是一样的,要和谐均衡发展,但并不是同时发展,人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最好。)

    ·3)在日常行为中奉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何为价值观,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思想:(专注是三层大脑发挥最大效能的基础和前提

    ·思想必须集中

    ·建议高管们制定一些习惯来减少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无情干扰

    ·集中注意力,使高管们的能量不致分散,他们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与过去相同的工作量


    首先,将各种事务有效归类,之后才能针对各类事务分别处理。

    区别于传统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分类法,本人采用了“主动被动/随机稳定”四象限分类法,可以将工作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有效归类。

    (对事件分类是必须的,把自己所做的事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个分类,分类方法可以有几种:传统上的重要、紧急是一个维度,长期主动和长期被动是另一个维度,还有按性质分: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娱乐也是一种分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精力做出安排,突然想到了另一分类的方法:专注要做的事情和其他,把所有的事情二分为专注的和其他,这种方法有可能更适用于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人,这种方法也符合高效做事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专注地一心一意地去做。“其他”类的事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只要能维持整个生活的正常运转就可以,另外“其他”类事务可以做为专注要做的事情的一个调节剂,乌龙明月的方法有可能就是这样。这种安排事情的方法,让繁杂的生活事务简单化,并且让所做的最重要的事能更深入,高效。计算机的CPU是不能同时处理两件事情的,人的大脑也是这样,那么就根据大脑的这种类似于计算机CPU的特性来安排自己的精力.专注于一点.但其他事情不是可以无限期后延,不能等专注的事情完全做完再开始做“其他”类事务,而是“其他”类事务也要择机进行只是权重不一样罢了,就像计算机CUP的运行规律一样,这样才能维持整个生活平衡高效地运行。人们所要做的事看似很多,但是只要加上必要的条件,你就可以做出选择,亚马逊选择自己第一个上线产品时,只是加了四个条件,就在那么繁多的商品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自己在选择做自己该做的事的时候,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当事务繁多的时候就可以添加必要条件。

    对于传统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分类法,虽然在世间广为流传、尽人皆知,但是本人在实践中发现它完全是一种理论臆想出来的分类方式,在实际中难以使用。

    这种分类最主要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这么著名的理论用了一个“臆想”的词,是不是有点武断,不过在我自己运用的几次中,也没有太好的指导意义,实际工作生活中也不太好操作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认真学,所以如何为事务分类,还有待自己认真得在实际应用中来观察。实践是检验趔的一切标准,我记着笑来老师就说过他的方法,也说到区分重要事务确实不易做到,只要记住最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了):

    1、“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是相比较而言的概念,只能说A事情比B事情更重要一些,C事情比D事情更紧急一些。而且标准因人而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有多重要,有多紧急,里面的程度很难把握,这直接导致事情归类不清不楚;

    紧急重要都是相对性的,好像有点道理,如何区分尺度也确实不好把握,还有每个人都有局限性的,做出来的判断有可能不正确,还有即使能分清,也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精力值来分配)

    2、事情有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任何事情都可能从“不重要不紧急”变成“重要紧急”,实际上每一件小事情都还是需要人去做的,很多事情可不能因为现在“不重要不紧急”就可以被置之脑后,以后都会拖你的后腿,甚至惹出麻烦。例如,出差之后的贴票报销,一开始是一个“不重要不紧急”的小事情,但是到了月底需要冲账审核、归还个人信用卡的时候,这就变成了最“重要紧急”的事情,而到了那个时候再来做这个事情,操作起来就极为困难(因为记差了帐,或者票据丢失等);

    3、即使把事务分出来“重要紧急”,这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种归类完全不能指导你下一步要怎么去处理这些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重要紧急”的事情有3件,我是先做A还是先做B还是先做C?“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有8件,我是先做1还是2还是3⋯⋯?什么时候做,上午?下午?明天?后天?

    确实是这样,如果一大堆事情,即使你分出轻重来,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安排,这时如果加进一个维度,就是人的精力值,那么一切都会好很多。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你的注意力,以前以时间为导向和以事务为导向的方法有些问题,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事情配上合适的人的精力,才能把事情做成。你要以人的注意力为导向,以注意力为纲,要据不同注意力的强弱来安排事情。

    (不管何种划分方法,目的是能够使自己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精力,高效有序的处理生活和工作学习任务就是好的方法,比如文中提的方法,就比重要紧急的方法更清晰地区分事务的类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方法在刚开始试用时都是笨拙的,所以你要接受你的笨拙,但是如果过了一大段时间后如果运用还是不熟练你就要考虑适用性的问题了)

    由于本篇文章过长,我把自己认为的比较重要的部分做了摘抄并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察看原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一则——精力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gs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