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带来益处,
它如同甘露从天而降,
赐福于施予之人,也赐福于接受之人。”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这一篇说慈悲是一颗如意宝珠。
对慈悲,我知之甚少,最初的印象大概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吧,所以我一直以为慈悲等同于同情、怜悯之类的感情。但其实,是下错了定义的,可有的人就是很奇怪,明明不求甚解,却自己以为什么都知道,一旦别人揭露了无知的真相,不去自省其错,反而可以千方百计找到开解的借口,进而找到攻讦别人的理由,戾气深重,我自己有一段时间一直是这个样子,生怕别人说自己一点不好,其实骨子里怯懦的很。现在,我敢在自己的文字里承认这一点,可是生活里依然不够勇敢。还是说回主题吧。
什么是慈悲?
佛家有四种无量心:舍、慈、悲、喜。也对这四种心性做了精确的阐述,舍(平等)是不以偏见、执着、嗔恨看待所有人;慈是希望将快乐带给那些不快乐的人;悲是想要解救那些痛苦的人;喜是希望人们不离既有之快乐。
修行者:慈悲,就是愿意把我的幸福和快乐带给别人,能够承担他人的痛苦。
小凡夫:我愿意把幸福和快乐带给别人,我也会同情和怜悯正在受苦的人,可是,为什么要我来承担别人的痛苦,那我不是在伤害自己吗?我以为人应该先爱自己,再爱世人,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是吗?
修行者:你说的很对,当你想要拥有一颗慈悲心的时候,会伤害到的正是你最大的东西:你的自我、我执、我爱,而这些都是痛苦的根源。
小凡夫:确实,我不希望别人受苦,但我更不希望自己受伤害。
修行者: 你把自己看得太重,须知你既离不开众生,也不高于一切众生,你们是一样的。想想,当你同情或怜悯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内心有些沾沾庆幸:“我很高兴,那不是我"?
小凡夫:仔细想想,有时候是这样的。
修行者: 怜悯的根源是恐惧、傲慢和自大。当你的恐惧碰到他人的痛苦时,它就成了怜悯;当你的爱心碰到他人的痛苦时,它就变成了慈悲。
如何看待平等?
小凡夫:我要怎么做,才能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自己?
修行者: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终将面对死亡,既然我们同在一辆即将赴死的车上,还有什么高低贵贱?
小凡夫:是的,在死亡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如何唤起爱心和慈悲?
小凡夫:我要怎么做才能唤起慈悲心?
修行者:当你自认为没有足够的爱心时,回到你的心里,重新回想他人给予你的、感动你的爱,记住这种感受,然后让这种爱延伸,从你最亲的人开始,到你的朋友熟人,之后邻里、陌生人,甚至你的敌人,最后是所有人。
修行者:启发悲心也有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就是把他人看成你自己,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想。
小凡夫:这个我懂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在我的工作中,具有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同事往往会比较得到大家的喜欢、信任和认可。
慈悲,是如意宝珠,也许我还懂得不多,也许我还会计较自己的得失,但是爱和慈悲本身都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所在。期望可以靠近慈悲。
昨天写文章的时候,觉得这种对话的形式很好,我尝试在读书的过程中,把疑问和引导也分成这样两个角色,有我的疑问,也有我自己的解答和从书中找到的一些解答,可能浅薄,但我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