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欲散文想法
未婚未育的我,如何用逻辑游戏熬过360度无死角带娃3小时?

未婚未育的我,如何用逻辑游戏熬过360度无死角带娃3小时?

作者: 芸淡风倾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15:25 被阅读0次

    小冒坚持原创的481天  硬核带娃,与其无所不知,不如无所不思。

    周末居家体验了短短几小时的业余带娃历程:期间真的可歌可泣,略去万字不详,总结下来就是:

    360度无死角不间断发问 + 充电五分钟放电一整天的有氧拉练 + 感觉不对时间流逝——时间过得太慢了!

    为了避免我面对这个已经接近6岁的大宝宝,再一次无语凝噎,变成只会附和傻笑的机器人;

    我提前做了各种准备,就是为了占据主动权,将话题巧妙地引导到有趣的又可以延续的事情上,集中她的注意力,然后时间,就能不知不觉地挨过去了。

    (一)别总嫌娃话痨——从小培养的逻辑思维有多重要?

    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和孩子们的脑回路是隔着巨大的次元壁的。

    即使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都经常被这些充满奇思异想的小脑袋瓜搞得哭笑不得。何况,无数家长带娃的痛苦之一就是——话太多,问个不停。

    其实这些脑洞大开的想法,也是一种天然的,不受控的逻辑方式,也是他们对世界初次开始独自思考和勇敢表达的第一次。

    难能可贵,更要细心引导。

    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一把年纪还在努力刻意练习逻辑思维,纠正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让自己的感性可以被理性中和一下。无数次感叹自己,要是可以早点学逻辑思维,就好了。

    就像金岳霖先生在他的《逻辑》一书中提到的:

    “我从前是学政治的,对逻辑的兴趣差不多到三十岁才发生。我不仅没有师承,而且没有青年所容易得而中年所不大容易得到的训练;所以兴趣虽有,而对这一门学问,我始终觉得我是一个门外汉。”

    所以,培养逻辑思维这件事,从没有过早过晚一说,甚至就是终生迭代的必备能力。

    孩子们,大概就是在和比自己有逻辑的成年人的对话中,慢慢习得和掌握正规的底层逻辑,从放飞而发散的思路中,逐渐找到中心和重点。

    孩子是分不清逻辑思维中,很重要的两大部分——归纳与演绎。但逻辑思维本身也是“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就连成年人,其实也未必能把自己的思路清晰地分出层次——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但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启思考。

    所以孩子们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接触新知,记住和模仿,慢慢学会复制和应对类似的场景,误打误撞也能巧妙成功地做到举一反三。这不就是天然形成的基础的归纳与演绎吗?

    (二)好奇宝宝连环发问——热爱思考和主动学习有多重要?

    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实也很可贵。

    我们成年人总是不停强调着,要永葆对生活的好奇心,要重拾发现生活的小而美,要对周遭有着敏锐的求知欲,这不就是孩子们不停发问的原因吗?

    成年人有无数的方法和途径,去了解和学习,而孩子们事无巨细的发问,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方法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前提是遇上有耐心又懂方法的成年人。

    简单粗暴的呵斥或者敷衍的糊弄,其实不就像我们成年人,逐渐被生活的压力磨去了生机和活力,只想固守舒适区,不愿意改变?

    我们总说,被生活扼住了喉咙,可千万别去扼杀孩子宝贵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回忆起我曾经的学霸时光,我是可以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的。那时候,成绩和排名很重要,但是我更喜欢豁然开朗的充实感。高中时期,我因为太计较成败得失,逐渐失去了这种让自己快乐的能力,直到高考结束多年后,我才慢慢养成了终生学习的习惯,积少成多做成了很多事。

    不是靠透支自律和意志力勉为其难,逼迫自己;而是因为我想尽可能去认识这个世界里未知的一切,我想要去学习,日进一寸也有一寸的欢喜。

    如果孩子们能从小就感受到这一点,上学不会是痛苦的事;如果是我的孩子,即使努力过后,依然成绩不好,但是他还是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能早早培养起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比年级第一的名次更让我欣慰和放心。

    (三)学习是刚需,只此一次快乐的童年才是必需

    在短短几小时里,我费了不少时间,才让这个小家伙,从和我漫无目的又略显乏味的玩乐中,转向了有章可循的引导性游戏里。

    从这个小姑娘的反应中,这终于走上正途的体验感,要比我之前煞费苦心,却始终不得要领的刻意顺从讨好,要好很多。

    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有了完不成作业的焦虑,能感觉到学习带来的束缚和压力,自然对于额外时间的学习会有排斥。

    功利性的学习,目的明确,当然有效,然而有多少孩子是真正明白父母的用心,然后毫无逆反心理,欣然接受呢?

    别说是心智仍在发展的小孩,就连我们大人,明知道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知道那么多道理,看了那么多书,自控力,自律性依然差,准备考证的途中,就被各种外界诱惑吸引走了。

    学习本就是,反人性的操作。

    反正小姑娘以后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作为一个临时相处几小时的阿姨,虽然很希望能让她有所收获,但更希望她可以开心无负担的度过这段时间。

    (四)怎么平衡现实生活和快乐心境,是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对十几年的巨大问题。

    我和周围很多为人父母的好朋友探讨过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大家也都经历过学习考试和成长,那些压力和阵痛虽有不同,但都不喜欢那样的感受,纠结,挣扎,难过,灰心丧气。

    也许我们普通人,没能力投入如此夸张的程度,但扪心自问:

    谁不想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

    能力范围内,别人有的自己孩子怎么能没有?

    宝宝就是一台小型“碎钞机”——吃穿用度的消费几个大人都赶不上。可能几个月还在躺着睡完大部分时间的小朋友就要去早教班了——谁家还不是个心肝宝贝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一次一次的比较PK,这个起跑线感觉都要追溯到孩子父母的起跑线上了——名校出身高学历,企业高管高知家庭。

    朋友普遍都觉得,有些支出确实可有可无,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不差钱,还是不要少了那一份的好。

    所以大家也会开玩笑——谁家生了二胎儿子,辞职下海了;谁家生了双胞胎儿子,就高兴了第一个晚上,人生就看到头了。

    这都是我们生活中,从家长到孩子,焦虑现实每一天。

    我高中就美好预期着:

    作为一个学生,好好学习是本分;作为一个女孩,好好美丽是一种幸福;作为一个人,好好快乐才是终生的能力——然而我直到现在也没法完全践行。

    我为父母的伙伴们一致的目标,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快乐的成长——

    当然,这只是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的美好想象,要想维持这个观念,一定要有抵御外界压力和同龄人焦虑的强心脏,敢于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的魄力,以及为孩子奋斗出“不行就算了”的过得去的家底。

    这也是家长和孩子需要一起面对,一起突破的问题。

    (五)我们有接纳努力之后还是平凡的勇气吗?

    看自己孩子,虽然自带滤镜,都觉得是天才儿童,但事实上,有人天生擅长学习,自带仙气的学霸;所以就一定有不少的人不适合学习,成绩平平无奇,这样的孩子就不可取了吗?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的,吴军的书《态度》里提到,大女儿很优秀,麻省理工学霸;小女儿成绩不是很出色,他还怕女儿因为家庭成员而有心理负担,所以写下了这段期盼:

    “做一个好孩子,即使读不了名校,做不了伟大的人也没关系。

    自己有教养,对他人友善,对世界有爱心,诚实守信用,勤勉自律谦虚,友善随和包容,正直公正。拥有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愿望,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尽量多做对社会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事。”

    有时候我也在想,即使自己的孩子是学渣,他如果是个听话懂事认真温暖善良的好孩子,他长大后一定会自食其力,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当他做完了一天的工作,他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做一名体贴有担当的家长。就这样长大、变老。

    孩子是一朵慢慢开放的花,怎能如此单一地去评价?

    我们不应该鄙视平凡,相反应该欣然接纳平凡。

    若能安于平凡,健康快乐地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违背做人的原则,按时开花结果,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平安到老。

    我想,这其实是最成功幸福的一种人生模式。

    以上是我这个未婚未育的人,可能有些脱离现实过于美好的感受。

    我是怎么熬过这艰难的新手上路的时光的呢?

    专业的事,还是教给专业的人。我选择了一套游戏书作为见面礼,和这个小姑娘一起学习——

    《迷人的逻辑思维游戏书》

    200个思维游戏题,从图形思维、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三个方面,由浅入深。按难度分为,轻骑兵、巨匠篇、脑王篇三本。

    我在小朋友认真思考的途中,粗略地翻了三本书,不仅仅是逻辑力,对分析判断力,空间想象力,观察计算力和专注力都有所涉及;

    而且每道题都带着很多精心设计的典故,中国儿童文学、中外传统文化故事、世界名著、著名的电影、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等相关故事为背景,孩子们在锻炼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各种文化故事——

    书里看到了不少红楼梦的典故,如果我小时候也能这么早接触,大概就不会硬读四大名著,而是像喜欢安徒生和格林童话一样,喜欢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最贴心的是,每道逻辑思维题后都附有详细图解,不只是帮助孩子了解每道题的思维逻辑;终于不是让成年人左右为难的奥数题了。

    我的硬核带娃SOP流程就是:做数学题做累了,顺手开始讲个故事,陪着一起看个中英文双语的同款IP动画片,一起羡慕一下公主的穿搭,最后唱个英语儿歌,完美结束。

    下一代教育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方法总比困难多,为人父母,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学习,试错,成长的。

    我这提前实习的三小时,真是受用无穷。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平均年读110+本书。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态度,最重要在于“心广”

    《天空之城》丨为了阶级世袭的教育焦虑

    第三次观剧《永远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刺探底线》

    《每个角色都有放大的我们自己》(家长篇)

    《天空之城》每个角色都有放大的我们自己(孩子篇)

    《天空之城》大结局:人,最擅长后悔和遗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婚未育的我,如何用逻辑游戏熬过360度无死角带娃3小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zg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