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开了开头没多久就震惊到我了:我们恋爱的对象,某种程度上都是以“理想父母”为原型的。这个理论我第一次听说,也觉得挺可笑的,不敢相信。后来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嗯,这种说法好像也有些道理。
我把这句话发给很要好的朋友,她不相信,说“不可能,童年阴影已经够大了,不会让自己再受罪了!她说自己才是理想父母,我表示赞同,于是……我俩都没对象,并且没有找对象的这颗心……
我不想谈恋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觉得我对婚姻很挑剔,并且孩子这一部分也是很难协调的内容,我不打算生孩子,因为我还不能做一个完美的父母,即便做了,我肯能会做全职妈妈,而这是我又不愿意放弃工作。总之很难选,所以就逃避着。
自从听说了原声家庭的感念,就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但是很奇怪,这些最终都会归结为对父母隐忍的抱怨。也就是,我虽然不同意你当年的做法,但是我不能埋怨你,于是就隐忍成很难消化的不舒服,我也不知道确切的该怎么形容这种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