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
从张小平“离职”事件切入,一个比较常见的选题:“员工谈钱”。
这个选题从马云的讲话之后,就不断被提及,可以算作是「月经选题」。
马云的原话貌似是:员工离职了,要么钱没到位,要么受了委屈。
标题:
制造的反差感。在平常的印象里,「谈钱伤感情」,且员工谈钱总是充满波折,拾遗直接亮出观点:谈钱才是尊重。
段落大意:通读完暂时不太清楚逻辑线,线搞清楚段落大意
段1:张小平事件——今天谈一谈待遇的问题
段2:一个普遍现象——又要马儿快点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段3:另一个普遍现象——吐槽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都说吃亏是福,但是不计较得失就是傻逼!(现象+点评)
段4:知乎体结构——只要钱到位,什么姿势都会,同时引用一些网友的回答来作证
段5:海底捞的示例在证明一个问题:舍得给钱自然愿意干
随便几个「服务员待遇」的例子:出国考察,宿舍环境,完善的晋升制度,店长更是钱多
黄铁鹰老师书中的一个例子:挖海底捞的人挖不动,因为一个大区经理走了送一家火锅店,800万!
段6:华为公司的例子:这些年很牛逼,是因为「薪酬激励」:平均薪酬63万;应届生起薪28.8万;百万年薪的人很多!
段7:“焱公子”的例子:谈情怀没有用,员工还是最终看工资。
段8:萧山姑娘的故事:她求职,但是一聊到薪水就灌鸡汤,「十种人拿不到高新」,于是她就把这个曝光到了网上
段8:总阶段:好老板,坏老板。
极简大纲:
提出一个现象,然后分析「WHY」。解决方法就是标题,所以严格来讲,还是「what」-「why」-「how」类型的
「what」,这个问题是什么?
张小平事件切入,聊聊待遇的问题。
两个现实社会比较普遍的现状:公司灌鸡汤,老板想要马儿跑得快还不给草吃。
「why」,为什么我们要谈钱?因为大公司都是这样尊重人才的
举例:海底捞的服务员待遇
举例:华为的待遇
反例:焱公子谈情怀,但是员工离职
「how」,要做好老板,别做坏老板,我赞同海底捞张勇的做法
坏老板的例子:萧山姑娘(坏老板)
总结性的结论:我还是推崇海底捞张勇的做法(好老板)
潜台词是:人人都想做个好老板,你该知道怎么做了吗?
可以复用的结构
知乎体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提问: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吗?
很多老板很多领导都在那感叹:
A
B
对于这些老板和领导的感叹,
90后网友“波赛冬的三叉戟”说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现象+点评体:一般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个现象:研究生导师向作者吐槽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儿苦都吃不了。
简单点评:我也认同吃亏是福,但是不计较得失就不行了(开启下面的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知乎体)
一个具体事例的引证过程:如何通过一个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正确性?
海底捞上市(9.26),这篇文章写于9.29——够热度
海底捞多牛逼?——全球第五大餐饮企业,市值破千亿
这么牛逼靠的是什么?——靠服务
为什么能把服务做到极致?——张勇说,靠钱
切入到「钱」
举例子,展现的是「谈钱」这个论点
例子1:出国考察——很贵的,舍得
例子2:高档次的宿舍小区——舍得
例子3:晋升制度——普通服务员4000,肯努力几年内就有机会店长且能拿到2万多
例子4:挖人挖不动——一个更加详细的例子
最后落脚点回到「钱」:舍得给钱,自然愿意干!
基本上后面的华为的例子也是这个套路。
引证过程一般有两种套路,一种是拾遗这类的引证过程, 另一种是「观点+例子+点评+例子补充证明+总结」。第二种一般可以用递进,对比,强调的方式来进行。
金句收藏
其实年轻人依然可以吃苦,只要钱到位,什么姿势都会。”
有能力给钱,给超出他们预期的钱,这才是一家公司最能体现情怀的地方。
喜欢人力资源专家管宏的一句话:“如果老板一直只跟你谈理想,不跟你谈钱,那你可以把他炒了,因为他跨越了你的生存需求。面包还没有呢,谈诗和远方有何意义?”
素材收集
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说:“我们从14万到17万起薪,最高到35万人民币每年,工资就是零花钱。”
黄铁鹰老师写过一本书,这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
他在书中说了一件事情:一个餐饮大佬找到我,让我帮他挖一个人?我问:谁啊?他说:海底捞北京大区经理袁华强。我摇头:我不挖海底捞的人。
张勇说过这么一段话:“在海底捞工作非常累,能干到店长以上的人,都对海底捞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他们想走,我就会送‘嫁妆’。小区经理走,给20万。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价值800万。”
很多老板很多领导都在那感叹: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吃不了苦了!”
“就是啊,没有奉献精神。”
“不能接受996的工作方式。”
“经常抱怨工作累,动不动就离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