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阅读4
助读提示昨天的阅读让人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今日的阅读又让人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群里热闹非凡,提取最感兴趣的一段话: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作为君子三乐之一。可见教师对于优秀生的渴望。但是,没有一个人生而优秀。后进生才是真正考验师者素养的关键。我们如何对待后进生,我们就如何对待教育。我们所做的一件又一件的帮助后进生的小事汇聚在一起,就是教育的“大爱”。教育就是用大爱做小事。虽然现实会让我们沦陷,但是有幸我们在彼此的启迪中再次被唤醒和擦亮。
认知原理: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
什么使人聪明?一种看法是反复的练习和勤奋熟练掌握认知任务,也就是后天的长期努力;另一种看法是智能等同于遗传,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两者都有。只有了解人为什么聪明,我们才会更好地帮助智能不高的学生。研究结果:遗传对于综合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大约50%的智能要归之于我们的基因,50%是平均值,因为这个比值随着年龄而变化,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比例大概是20%,稍大一点的孩子上升到40%,之后会到60%甚至更高。这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环境对智能的影响不大,但环境的影响确实存在,环境的好坏会使智能在那个幅度内略微上浮或下调。
这是20年前的结论,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类IQ在50年内有了巨大增长的发现,这个问题也迎来了转折点:智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提高智能。
对于智能,态度很重要。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设现在有两名学生,费利西亚很担心她是不是不够聪明,有选择时他总是挑容易的那一个确保自己能做对。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她一碰到困难就放弃,经常大声抱怨自己很累或者找出其它借口。茉莉和他不一样,他面对失败不灰心,有选择时她总是挑没做过的问题,即使有时候做不出来,她也很享受从中学习的乐趣。遇到难题时茉莉不放弃,她坚持尝试找到新的方法。
这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周末父亲回家,晚上在炕桌上的煤油灯下,给我和弟弟出鸡兔同笼、盈亏等数学小问题。开始的时候,我总也做不出来,父亲也不急,就一袋烟接着一袋烟的抽,默默地看着我和弟弟琢磨,这周做不上来,下周父亲回家依然在煤油灯下,给我和弟弟出题。后来弟弟终于做出来,我依然做不出来,父亲见我愚钝地总也做不出来,却依然不放弃,坚持琢磨,只好给我讲解。就这样一周一周,再漫漫冬夜温暖的炕桌上,小小的我在父亲一支又一支的香烟中,默默地琢磨着鸡兔同笼、盈亏……问题。直到有一天,父亲的问题难不住我了,但父亲总喜欢给我出各种各样的数学小问题,炎炎夏日的麦场,秋日高高的玉米堆……而我总也认认真真地对待父亲出的每一道题,弟弟却早已不感兴趣,退出了我们的团队。在长达两年的磨练中,我的数学智能得到了开发。从那以后我就像开了窍一样,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对课堂的启示
赞扬努力,而非能力。
告诉他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坦然接受失败。
学习技能不是天生的。
跟上队伍是长期目标。
让学生知道你对他们有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