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喜欢倾听微风拂过稻花的声音,更喜欢徐徐落下的夕阳与冉冉升起的朝阳。可有时候我又是一个追逐“快”的年轻人,总觉得“快”是活力,是青春。
我喜欢摄影,用相机捕捉最美的瞬间;我喜欢滑板和轮滑,自由自在的独自追逐;我喜欢刻纸,一刀刀小心翼翼的刻着自己喜欢的图案;我喜欢阅读纸质书,在悠闲的午后随手翻阅着书本。快与慢并不冲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当你跑得疲惫,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会,当你漫步很久之后不妨试着冲刺一下。人生就像是一条长河,有时候地势陡峭,水流就湍急,等到了平坦地带,水流就放缓了脚步。当我们一帆风顺的时候就多看看沿途的秀丽风景,当遇到阻挡的时候,不要急于前进,找准方向,积蓄力量就能冲破阻挡,之后你就会发现一切变得豁然开朗。儒家推崇中庸思想,凡事要把握好一个度,花未全开月未圆是最好的状态。这个度很难把控好,稍有不慎花就全开了,月就全圆了,之后就是盛极必衰,由盈转亏。
曾经的我也有过一段求快的阶段,做事情希望能够立竿见影,付出一点点就渴望有所回报。那时候经常有挫败感,很不快乐,还时常暗暗和别人较劲,我比他认真,为什么最后他的成绩还是比我好,为什么我读了十几遍还是背不出,他只默读了几遍就一字不落的背诵完毕,为什么在我看来异常困难的事情在别人那就变得轻而易举。
后来的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仿佛看淡了很多事情。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待久了,越发想念乡村的田园时候,同样一天24小时,在城市里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转瞬即逝,而在乡村,日子虽忙碌但给人的感觉却还是很悠哉。一个是快进的镜头,另一个是慢镜头。过快的节奏仿佛在透支自己的生命,而太慢的节奏则又感觉在浪费光阴。矛盾啊,如何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很高的生活阅历,目前的我资质尚浅。
前两天看了一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匠人或者说是老艺术家,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甚至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故宫,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完美的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我被他们身上的这种匠人精神深深折服,也很惊喜的看到年轻的一代为他们的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有些事情慢不得,所谓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心我们要行动快;灵感来了要赶紧抓住,一旦闪过就很难再回忆起;流星划过天际,忙着低头闭眼许愿后一定要睁大眼睛,毕竟只有短短几秒钟,下一次遇见不知何时;那些珍贵的镜头要迅速摁下快门,一眨眼的功夫,就是另一番景象。有些事情又急不得,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品尝美食,就要耐着性子等待;若想秋天大丰收,就要播种除草施肥,等待一个夏天切不可拔苗助长;一本伟大的著作也好,一部伟大的纪录片也好,想要成为经典,就要付出漫长的创作期和拍摄期;一只毛毛虫要变成蝴蝶,必须要蜕变,脱下蛹,会有蛰伏期,人也一样。
其实慢与快,就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到了一定界限就会导致质变,而质变之后则又是新一轮的量变,事物总是处在运动当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我们不能止步不前,也不能用力过猛。希望你和我一样,能够喜欢快,也能喜欢慢,在快与慢之间转换自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