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巴拉圭:“蒋介石大道”

作者: 高勛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03:20 被阅读50次

    李易安过海关检查行李时,穿着汗衫的军人拿过他惨绿的护照,问:“台湾的那个中国?(¿China de Taiwán?)”

    军人校验完他的护照,还给他,说:“我知道你们不是China Roja,他们不是巴拉圭的好朋友。”

    在巴拉圭与玻利维亚边境等车的军人

    多年来,巴拉圭仍然沿用冷战时期的称谓,Roja在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红色”,这是政治分野的代号。 

    2013年3月24日,为纪念蒋介石去世38周年,亚松森政府举办纪念仪式。

    巴拉圭空军司令部派出乐队,在蒋介石大道演奏两国国歌。

    2016年,蔡英文访问巴拉圭时,巴总统卡特斯三次在演讲中提到“蒋介石”,均被蔡英文的翻译跳过不译。卡特斯公开对蔡英文说:“你的国家比你想象的大。”

    军人口中“台湾的那个中国”和人们常常听到的“中国的台湾”相比,正好颠倒了从属关系。在巴拉圭,当人们说到“中国”,一般指的都是“台湾的那个中国”。这是与世界相悖的“政治正确”。

    打开Google地图,在亚松森西南角,一条街道被命名为“Chiang Kai Shek”,即“蒋介石大道”。

    碰巧的是,巴拉圭与台湾互为对跖点。也就是站在台湾往地心挖,最后会在巴拉圭重见天日。它们的连线就是地球的直径,巴拉圭是距离台湾最遥远的国家。在巴拉圭与阿根廷的交接处,也有一个地名叫“福尔摩沙”。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华民国断交,但在亚松森和东方市,还是能看见这种稀有的东西。

    在这里,可以不使用“经济文化办事处”来照顾地主国的“政治正确”。对于早已习惯护照不被承认、签证另外核发的台湾人来讲,来自家乡的大使馆反而是一种奇观了。

    许多来自台湾的游客,甚至把巴拉圭的“中华民国大使馆”当做景点,专程前来探访。

    中华民国驻亚松森大使馆&李易安

    2008年,巴拉圭左倾政党曾要求政府将“蒋介石大道”的名字改为“巴勒丁斯诺街”,以纪念流亡阿根廷的人权斗士。该政党不满蒋介石曾支持巴拉圭的前总统史托斯奈尔,两者都是饱受争议的“独裁者”。 

    居民们组成委员会抗议,强烈反对政府更改“蒋介石大道”,此事便不了了之。

    社区委员会主席阿基拉表示,这条街道的名字是在1976年国会通过的专门法案中制定的,市政府不能通过违反法律的行政命令。

    居民们认为,即使国会决定改名,也应以“台湾”或“中华民国”命名。

    蒋介石大道宽敞笔直,路中间还有小公园和中式凉亭,上面标注着“中华民国大使馆捐赠”。

    蒋介石铜像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里更像是一块飞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来自中国和韩国的移民们来到巴拉圭,为魔幻主义世界带来了亚洲色彩。

    蒋介石大道的凉亭​ 矗立在蒋介石大道尽头的铜像

    公园里,有个坐着乘凉的男人,饶有兴致地看李易安对着铜像拍照。

    “你从哪里来?”那个男人说。

    “台湾。”李易安回答。

    男人好像有点苦恼,不太明白怎样可以继续话题,于是接着问:“那这座铜像呢?他是哪里人?韩国人?中国人?你是来看望他的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谈巴拉圭:“蒋介石大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cc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