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间故事
魏晋贤士柏岩风(三)

魏晋贤士柏岩风(三)

作者: 襄楚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6:54 被阅读56次

    十七、钟校尉奉命请贤,嵇中散得罪小人

    249年高平陵事件两年以后,251年九月七日,魏国太傅司马懿在洛阳病逝。

    子承父业。大将军司马昭概不推辞,也不谦让,照单全收,先来一个下马威,把魏国军政大权尽收归到自己囊中。

    接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收揽人心,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亲信势力,司马昭开始不惜重金大肆聘请名人志士,网罗人才。

    同时,为了稳定曹室宗亲,司马昭打人一巴掌再发一颗糖豆豆,从曹氏的子侄婿入手,按图索骥,欲盖弥彰地许以高官厚禄,想打一张亲情牌,中间开花,全面突破。

    招幕嵇康的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司隶校尉钟会的头上。

    这个钟会(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是魏太傅钟繇的老来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母亲是钟繇之妾张昌蒲。

    少年时聪慧敏捷异常。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钟会“非常人也”。等钟会长大后,有才数技艺,博学多闻,尤其精通玄学。行成人加冠礼的时候,已经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一并闻名了。

    钟会自21岁开始,先后担任秘书郎、尚书郎、中书侍郎等职务。

    高平陵之变(249年)后,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成为了曹魏的幕后执掌者。而钟会早年就受到司马师的赏识,是其重要幕僚之一。

    毋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谋反。当时大将军司马师骤亡于许昌,后来司马师司马昭统领大军,主管机密事宜随行的钟会,谋筹帷幄。识破了魏帝曹髦想夺回司马昭兵权的阴谋,设计让朝廷安排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为此,钟会升迁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

    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254年,高贵乡曹髦即帝位时,赐与钟会关内侯的爵位。

    255年,在随司马师征讨毋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又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257年平定诸葛诞叛乱时,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

    261年前后,钟会升迁为司隶校尉。虽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官吏任免权,钟会无不插手。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也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而且年少得志,活脱脱一个天才级的“政治动物”。

    虽说他出身高贵,官位显赫,可在文学才情方面,对于仅比他长两岁的嵇康,还是敬佩有加,甚至到了不敢与之面对面交流的地步。

    据《世说新语》记载,说是当初钟会撰写完一本《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由此可见,他不过也是外强中干的臭皮囊一个。

    钟会现在要重访故人,做了高官,当然是春风满面、一脸的得意,又有尚方宝剑在手,更有朝廷的重金重礼,自然是底气十足。

    但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都说是“笑脸不打送礼人”,无奈何嵇康油盐不进,拒绝交往他这样的朋友。

    他造访嵇康,嵇康却理都不理他,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打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热脸碰了个冷屁股,觉得很没意思,失了身份,掉了架子,于是悻悻地决定离开。

    在高傲的嵇康面前,钟会就象被人扣住了命门,动弹不得,发作不得,恼火不行,愤怒也不行。毕竟他还没有青出于蓝,只能象个小学生一样,听人训斥,更别说恃强而骄,恃才傲物,恃宠而邈人了。对他来说,无益的对峙或者一丝毫的不满,结果只能是被虐受辱的份。

    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对这次造访觉得丢了面子,深深怀恨在心。

    有些人无需去看,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再谋道也不同。

    司马昭想拉拢嵇康,嵇康却是心在曹营,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于曹魏皇室一边,自然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在这次请贤的闹剧中,钟会只不过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

    但是,宁惹出君子不若小人,大小坷垃都会绊翻人。

    遭到小人忌恨,嵇康却因此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之中。

    十八、不惑之年入仕途,利用裙带得重用

    却说山涛投奔了司马懿之时,是公元244年,已经年过四十岁,到了不惑之年。

    刚开始,只是郡县主簿的职务。位卑、言轻、薪酬低,最初他混的并不怎么样。

    几经周折,他才当上了功曹、上计掾等职。后被举为县里的孝廉,又被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

    这个时候,他就给嵇康写了一封信,想让自己的老朋友来填补他的位置。没有想到,嵇康一时大怒,生气了,还跟他断了交往。

    山涛好心变成了驴肝肺,被人误解的滋味真不好受啊。

    为了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山涛只好使用了家族裙带关系。

    山涛的叔伯姑母山氏,是司马懿夫人张春华的母亲,也就是司马懿的丈母娘,也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姥姥。换句话说,山涛是司马懿的表小舅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就小了一辈,成了山涛的表外甥了。

    利用这种亲戚关系,山涛轻而易举地就见到了司马师。

    司马师一见到与自己年纪相当、仅比自己大三岁的山涛,就以嘲笑的口气说:“唉哟,我的小表舅呀,您可是当世的姜子牙啊。是哪一阵子香风把你给吹来了?想见你一面,真难呀。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是想做官了吧?”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山涛被他一折腾,话也没法说了,只好红着脸,点头承认了。

    这个司马师还不错,毕竟是亲戚嘛。于是,他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司隶校尉钟会,去,安排郡守,保举山涛为茂才,授任郎中职务。

    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没几天,司马师又让山涛转任到骠骑将军王昶的手下,再次提拔,做了从事中郎一职。

    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而改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优秀人才。明清两代称为生员。

    《汉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因感叹朝廷里文臣武将严重缺乏,急须选拔新的人才,就下诏命令各州郡察举吏民中有“茂才异等”之士,举荐给朝廷。开始察举茂才只是特举而非常科。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光武帝刘秀下诏书,命令三公、光禄、御史、州牧等每年推荐茂才各一人,从此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常科,成为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其特点:

    举荐者的多重性。西汉时期茂才的举荐者不仅有州,而且还有郡,另外还有派员专举,包括列侯、丞相、光禄、御史、中二千石等等,到东汉,举荐者主要是王公、将军、光禄、司隶,以及各州刺史,与察举孝廉几乎清一色的郡国完全不同。

    茂才的组成往往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官员、州郡属吏、孝廉,也有太学生和平民,但以已仕官吏和孝廉为主要来源。这与孝廉多从平民中产生完全不同。从对茂才的任用看,绝大多数茂才担任县令或相当于县令一级的官职,这和孝廉多数仅拜为郎官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汉制,郎官俸禄三百石。

    孝廉为郡守推举,茂材则为州衙推举,因此茂才的数目远少于孝廉。以茂才被举者多为现任官吏,属于对有特异才能品行和突出贡献的官吏进行升迁和提拔,可见,茂才比孝廉更得到重用。

    又过了几个月,山涛就被封为赵国丞相,又升迁为尚书吏部郎。

    见山涛扶鹞直上,司马兄弟两个争着讨好他,都想把他纳入自己的麾下。

    老二司马昭直接给山涛写信,充分肯定他,“你自任职以来,为政清廉,情操高雅,才能超群。体谅你薪水低、家中经济困难,我让人送去钱二十万,谷二万五千斤,聊作救急之用。”

    老大司马师也不让弱,向魏主曹芳请求赏赐春服一套,立即转赐给山涛。又因山涛的母亲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专门赏赐藜木拐杖一根。

    山涛平步青云,转眼间在官场大放异彩,成了一个十足的官迷。

      而在百家岩上,原来志同道合的一帮子兄弟,他早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十九、刘酒仙祭祀骗酒,吕长悌欺弟辱妹

    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是刘伶的酒量最大,在后世也独以酒而闻名。

    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实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着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

    刘伶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伴随着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的地位最低,他的家庭状况也很穷困,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

    据《晋书》记载,别人是乘驾马车,他却是经常乘驾着一辆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令手下的跟班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且给他交待说:“哪里的黄沙都埋人。不管到哪个地方,如果我醉死了,把我就地埋葬就成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在集镇上跟人吵架。对方见他如此醉态,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一样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你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啼笑皆非,笑了起来,终于把拳头放了下来。

    有一次,他喝多了,又开始发起酒疯来了。在家里手舞足蹈,闹得很厉害,要求妻子再拿酒来,继续喝。

    他的妻子见他醉的实在不象样,就哭着把剩余的酒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坛子,老泪纵横地规劝他说:“你喝的酒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你一定要戒了吧。要不这日子都没法过了!”

    刘伶回答说:“戒酒好呀!可是,仅仅依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麻烦你去买一些酒和肉,准备祭神吧。”

    他的妻子一听说他要戒酒,高兴的不行,就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屁巅屁巅地去准备了。

    谁知道,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对着神灵祷告说:“天生刘伶,以酒出名;一次只饮一斛(五斗),喝五斗以后再喝酒相庆。天上的神灵啊,妇人之话千万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大喝大喝,结果又喝得酩酊大醉了。

    来到百家岩以后,有了嵇康、向秀等人,他更是每天喝个云天雾地的。

    却说嵇康和向秀打完铁,手搭凉棚,眺望远处骑马飞奔而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吕安吕仲悌。

    那吕安到了曲径处,也不缓驰,径直纵马到院子中间,距离石几只有几步时,才从快马上飞跃下来,一脚跌坐在石櫈子上,一把抓起石几上的冷茶,猛地一口气灌完,脸色却是铁青一般,两边太阳穴上的青筋都在呯呯直跳。

    嵇康和向秀两个都吃了惊,急忙上前询问。

    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嵇康和向秀就在一旁好言相劝,一面为他递茶、拭汗。

    吕安也不搭话,双眼紧闭,半晌功夫,才长长叹出一声气来,“这吕长悌真是个禽兽啊。”话未说完,已经泪流满面了。

    这吕巽,字长悌,山东东平人,是魏镇北将军、冀州牧吕昭的长子,吕安的异母哥哥,时任司马昭的长史。

    吕家兄弟与嵇康的关系都很好,是来往多年的朋友。

    吕安这次来百家岩,却是因为吕家出了一件丑事。

    他告诉好朋友嵇康,他哥吕巽垂涎弟媳的美貌,趁吕安不在家的机会,在家摆桌设酒宴,灌醉吕安的妻子徐琅后,迷奸得逞。徐氏羞愧难当,觉得没脸见人,一尺白绫,上吊自缢而亡。

    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毁了。

    吕安已经一纸诉状,将吕巽告上了官府,要求追查他的刑事责任,附带民事责任赔偿。

    吕安把这件事告诉稽康,就是想请嵇康出面斡旋,帮助自己,惩治伪善真凶,伸张正义。

    向秀在旁边听了,却是气的捋胡子瞪眼,“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等卑鄙龌龊、无耻下流的事,他吕长悌竟然能干得出来!真是猪狗不如的东西!”

    二十、吕长悌以怨报德,嵇中散断然绝交

    听了吕安的哭述,嵇康心中却是既悲又哀。

    悲怜吕安,又悲哀自己被猪油蒙上了眼睛。与这吕安吕长悌相识相交多年,却不知道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嵇康一边平静自己的心绪,一边安抚着吕安。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为他家的名誉考虑,觉得最好还是家丑不要外扬,毕竟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嵇康随着吕安一同回到吕府。

    嵇康开门见山,直抒心意。无非是些家丑不可外扬的老生常谈,对吕安媳妇徐琅的安葬细节,以及有关吕巽对吕安的赔偿等事宜。

    见嵇康前来,那吕巽已经羞得无地自容,只有唯唯唯唯诺诺的份儿了,哪敢再哼哈一声。

    双面搭成口头协议,不再赘述。

    在嵇康的说合下,吕安安排妻子徐琅的后事。

    由于嵇康的出面,吕安办完妻子的丧事之后,终于撤诉,不再追究哥哥吕巽的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谁知道没过几天,吕巽由于忧心自己的把柄落在吕安的手中,如梗在喉,终究不是个事。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吕巽经过思前想后,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快刀斩乱麻,一了百了。

    他就临时起意,反过来诬陷吕安“挝母”,是个不孝之人。

    “挝”字,在古代是双音字,“挝”同“抓”,是指用手指或爪抓挠的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孔孟儒家名教的眼睛里,三纲五常是必须恪守的原则。

    忤逆父母已经够不孝了,现在吕安竟然用手指抓挠母亲的脸,更是大不敬,是最大的不孝行为。

    在这种封建礼教独断专行的情形下,这还得了?

    按照教义礼法,司马昭大棒一喝,命令官府抓人,就将吕安缉拿归案,绳捆索绑,投入了大牢,并且准备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劳役。

    吕安被下狱的消息传来,嵇康顿时怒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这吕巽真他娘不上个东西,卑鄙无耻的小人一个!

    嵇康愤慨地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而后差人送给了吕巽。

    文中大意,就是咱们的关系就此结束。人与禽兽不能为伍,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以后生死不相往来,形同路人。

    对于吕巽的行为,嵇康根本没有想过以后再恢复关系。此时的嵇康,真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啊。更何况,吕巽的背后,还有披名教外衣的权贵们,跟这些货们打交道,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比他们更强。既然他们相信真理在刀枪剑戟的射程之内,那么嵇康就让自己的精神大放异彩,逆天而上,鸣的更嘹亮,飞的更高,超出刀枪剑戟的射程之外。事实上,经历一千八百年的风雨,当年权贵诸侯成粪土,唯有贤者留其名。

    嵇康一反低调的常态,先与山巨源绝交,现在又与吕长梯绝交,表明了对权势誓不两立、水火不容的态度。这无疑透露出了一个重大的信号,名教与老庄玄学的博弈又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重大关头。两个绝交书,无疑是对名教之徒一记响亮的耳光,无疑足以安慰贤士们的斗志,抚籍国人之心,稳固追随粉丝们的决心,同时震慑名教外衣的虚伪之士。

    这件“不孝”的冤案,嵇康是惟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于是,他决定挺身而出,快马加鞭赶往洛阳,准备为吕安出庭辩护,做无罪辨解。

    没想到,这下他把自己送到了枪口上。

    他曾经在给山涛的绝交书里说自己“薄汤武而非周孔”,以最不合作的态度,曾经得罪了推崇孔孟之道的司马昭等当权者。现在,嵇康为吕安作证辩护,无疑又拨动了司马昭那根敏感的神经。

    钟会因为奉司马昭之命邀请嵇康出山当官,遭到拒绝并受辱的事情,一直心怀嫉恨。

    现在机会来了,得来从不费功夫。钟会小人得志,就利用这一机会从中作梗,搬弄是非,从中挑唆,恶意中伤。

    于是,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吕安二人都收入监牢。

    二一、钟会落井再下石,嵇康慨作幽愤诗

    眼见计策将成,这个钟会却又担起心来,怕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套不住狐狸反而会惹上一身骚。

    他经过思前想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一棍子把人打死,也好一了百了。

    于是,钟会就在背后极力怂恿吕巽,让他不但状告吕安“不孝”老人,而且再告弟弟一个“谋反”的大罪,借此把事态闹大,进一步趁机把为吕安作证的嵇康牵连进来。

     而此时,钟会是司马昭的司隶校尉,吕巽是司马昭的长史。

    钟会旁敲侧击、稍加提醒,吕巽心领神会、一拍即合。两个人蛇鼠一窝,狼狈为奸,合作起一桩可恶的勾当。    在钟会和吕巽两个人的阴谋诡计之下,司马昭龙颜震怒,纵然再有才能,不为我所用,也是政敌,何况坐实了两个人“谋反”的证据?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秤星都不准,秤杆再直也是个摆设。

    经过冠冕堂皇的法庭审判,吕安因为不孝、涉嫌谋反的重罪,由原定的被流放改为死刑。而嵇康因为替不孝、涉嫌谋反的人作证,证明他自己也是个不忠不孝的人,罪同主犯,也判了个死刑。

    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男盗女娼,任何一种学派学说,纵然纸上或嘴上再说得天花乱坠、美如鲜花,一旦名不附实,,都将会演变成虚伪的吃人机器。 

    嵇康提出“薄汤武而非周孔”,其实就是在制衡当时重礼法儒学的名教体制。他这么做,或许经过了深思熟虑,也或许,只是出于良心的本能而已。

    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枪打出头鸟。晋朝皇室想除掉的人,就是那个与皇家对着干的嵇康,并非年轻的吕安。

    很可惜,在他那个时候,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太少了,嵇康站到了对立面去,付出的代价,却是自己的生命。

    对于这个审判结果,其实嵇康自己心知肚明,也在预料之中。

    生命诚可贵,权力价更高,若为良心故,两者皆可抛。慷慨赴死,英雄无悔。

    回想一生,坎坷艰难,愤怒的是满腹经纶无法施展,一腔热血难以报国。

    在牢狱的墙头,嵇康奋笔疾书,一蹴而就,写作了临终千古绝唱《幽愤诗》: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曰余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寔由顽疎。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寃,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岂云能补。嗈嗈鸣鴈,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祗搅予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生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一代贤士,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的一生如一团迷雾,充满悬疑和传奇。

    人生在世,都会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甚至有时会招致一些无端的蔑视。甚至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有时也会遭遇肆意践踏尊严的小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人的本能,但是,却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的人更加变本加厉。

    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死于乱世,走过了三个时代,嵇康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了最后的呐喊,想叫想沉睡的人们。

    在他身后,掀起竹林七贤的一代风气。

    二二、一曲广陵传天下,慷慨赴死美名扬

    嵇康被判处死刑的消息,在京都洛阳不胫而走。

    不论大夫士,还是平头百姓,无不震惊,一时街头巷议,议论纷纷。

    行刑当日,三千多名太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到朝堂之外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请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

    但是,当局者一意孤行,对于异已分子,总是快刀斩乱麻,杀无赦,以儆效尤。所以,莘莘学子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获得同意,也根本不可能法外开恩。

    晋都洛阳万人空巷,来为嵇康送行。

    竹林七贤中,阮籍、山涛、阮咸、刘伶、王戎等人早早来到法场。

    向秀也亲自赶着马车,带着长乐亭主以及嵇康的一子一女前来送行。

    梨花乱颤的长乐亭主一直在暗自祈祷,希望上天恩惠,能最后再见上夫君一面。

    待到了法场,长乐亭主一看到五花大绑的丈夫嵇康,一下子就哭晕了过去。两个孩子,女儿十二岁,儿子嵇绍十岁,痛哭流涕,不知所措。

    在周围人的帮助下,向秀安顿好长乐亭主和嵇康的女儿。向秀提着食品盒子,山涛手挽着嵇康的胳膊,来到嵇康面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话未张口,向秀已是泪流满面。

    山涛让嵇绍靠近嵇康,自己却已经掩口失声,跌倒在一旁。

    嵇康待爱子嵇绍走近,用脸颊摩挲着儿子的头,很悲怆地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舐犊之情,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了动容。真诚温馨感人的气氛,让全场观刑的人都热泪盈眶,刑场周围哭成了一片。

    与众家兄弟告别之后,即将临刑,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

    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古琴,在刑场上心平气和地轻抚了一曲《广陵散》。

    在生命最后的短暂瞬间里,一代贤士嵇康用自已的琴音,打动了世人的心,也让自己绽放出人生最绚丽的夺目光彩。

    《广陵散》,又名《文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嵇康以善弹此曲著名一时。

    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琴曲演奏完毕,嵇康心绪平静如常,毫无伤感。在他心中,已经完全是淡泊名利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此生此世,他为人处世不愧对天地,不愧对自己的良心,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他把琴放下,仅仅叹息了一声:“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次都吝惜,固执地严守老师的话不肯教授给他,从今以后《广陵散》要失传了。”

    从此,在洛阳的闹市街头,历史被永远定格。嵇康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

    多年来,一直相识、相知、相敬、相爱心意相通的吕安,怀着对嵇康这些年来的呵护、包容、信任、期盼的感恩之情,更愿意与他携手共进,勇敢面对死亡的刑场。

    今生是朋友,来生作兄弟!

    这正是:

    贤士将赴黄泉路,大地震撼山岳簌。

    洛阳空巷满城奔,三千学子泪飞舞。

    二三、无可奈何花落去,沦落天涯官场人

    噩耗传来,四海之内暗然失色,没有人不为之扼腕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便意识到错误,但是已经追悔莫及了。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

    你以金钱为金贵,我以金钱为粪土。嵇康和竹林七贤们以躲避、推辞等方式辞退了官职,把机会让给了他人,却成就了自己贤士的美名。

    他们颠覆了全社会对名教的认知,他们的任性豁达,对爱情的真情与炽热宽广的胸怀,大气豁达,狂妄不羁,对大自然的热爱,坚强的性格,小草一样的坚韧,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超然脱俗,对金钱视如粪土,视权为特权为草芥的漠视态度,让后世所有人自叹不如、叹为观止,甚至高山仰止。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大起大落,每个人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时刻会发生什么,也不会明白命运会怎么安排。

    只有在经历了人生种种变故之后,才会褪尽最初的浮华,以一种谦卑的姿态看待这个世界。

    嵇康一直以一个朋友和大哥的身份出现在七贤众人的生活里,在他或者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无私的帮助和安慰。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嵇康一直想做一个默默的道德守望者,看着世人在金钱权势面前波澜起伏,潮起潮落,虽然一生中经历过这么多苦难和挫折,但是他从里到外、自始至终都是这么透亮,不抱怨,不自怜,活得这么积极、快乐、豁达大度、风流倜傥,最终却葬送在小人之手,令人唏嘘不已。

    但是现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竹林七贤的其他人,在心里是五味俱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死者为大。虽然政见不同,山涛惟独对竹林七贤兄弟们的感情这件事,却难以割舍抛弃,要执著到底。

    对于嵇康以前的曾经绝交,也看得淡然了。山涛,嵇康起初最先分道扬镳的一个人,最后却成为了他家眷身后托孤的唯一。在风雨漂摇、风云际会的混乱时代,山涛的庇护,成为十岁的嵇绍最想停靠、也只能停靠的港湾,雷霆万钧之下的避难所,滂沱大雨中的一把伞。

    故人已去,在山涛的心中,明明原谅了嵇康这个人,却无法真正快乐起来。那是因为,他忘记了原谅自己。

    而一直守护着嵇康的向秀,在经历了起伏跌宕的大半生以后,也心灰意冷,百无聊赖。

    但是他相信,如果一个人在天国里能够得到永生,那么在天国里和嵇康老兄相依相守永生的,也必将是他的正直、无瑕、勇敢和无私。

    吕安事件,是魏晋时期名教与玄学的一次争锋对决。虽然玄学初战失利,牺牲了一个嵇康,但是,在社会上却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玄学热潮。

    无可奈何花落去,沦落官场天涯人。毕竟是,衙门里面好修行啊。

    而竹林剩下的贤士们,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寻求一个栖身安命的归宿。

    阮籍就安身于司马氏的手下。

    但是,钟会作为吕安嵇康事件的罪魁祸首,也是司马氏的心腹,对前来投身的阮籍心存疑虑,始终不信任。这个家伙,有事没事就会找个理由,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表面文章是虚心请教,暗地里却是刺探虚实。

    阮籍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指东说西,不往正辙上说,每次都用假装酣醉的办法迷惑钟会,钟会始终也找不到他的任何把柄。

    司马昭本人也曾经多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阮籍总是口若悬河,说一些故弄玄虚、虚无飘渺的假、大、空话来搪塞过去,只字不提他人是非、别人对错的事。

    见他如此滴水不漏,司马昭也不得不承认说,“阮嗣宗真是谨慎到极点了”。为了笼络阮籍,司马昭还想与阮籍结成儿女亲家,想以联姻的方式请君入瓮。阮籍听说以后,竟然连续喝酒,大醉六十天,使这件事情终究无法进行。 

    公元263年十月,司马昭被封为晋公,位相国,加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劝进”,就是指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或者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当时阮籍担任步兵校尉的职务,却被授命担任执笔负责撰写“劝进表”。

    这司马昭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但是,阮籍不吃他那一套,依旧每天喝酒喝个烂醉。等到使者来催要稿件时,阮籍只好带着醉意,胡乱写了一通,草草了事,敷衍了事交了差事。

    好朋友嵇康死后,阮籍郁郁寡欢不得志,第二年(263)冬天,在他写了《劝进表》一二个月之后,郁闷而终,享年五十四岁。

    这正是:

    天妒贤才天无语,地失高士地失声。

    中散失魂红日落,步兵黄泉鸾凤鸣。

    二四、恃功高得陇望蜀,遇兵变命丧黄泉

    话说司隶校尉钟会,特别善于惴摩人意,又擅长见风使舵,渴了递上茶,嗑睡就送上个枕头,如同是司马昭肚子里的蛔虫一般, 伺候的得得劲劲,如如法法。

    公元262年,钟会在朝堂上力排众议,一个人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与司马昭考虑的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不谋而合。司马昭大喜,就任命他为镇西将军,前往关中整军备战,主持伐蜀事宜。

    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以廷尉卫权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

    平蜀后,统帅钟会进位司徒,封县侯,增邑万户,其子二人也都封为亭侯。

    不要因为暂时的得到而失去即将拥有的未来,靠牺牲别人得到的更不会持续长久。贪心不足蛇吞象,高官厚禄这些东西,却不能满足钟会膨胀的私欲。

    不久,钟会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想据蜀自立。因为邓艾承节制专权事,就开始打压邓艾,上书说邓艾有谋反苗头。同时,钟会窜掇卫瓘、胡烈和师纂等军中将领也上书司马昭,说邓艾的所作所为存在叛逆之心。

    公元264年正月初一,司马昭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司马昭怕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

    钟会忌惮的只有邓艾。邓艾被押后,钟会马上赶到成都,统率大军,威震西土。自认为功名天下无比,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举兵反叛。

     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

      不料,在这当口,钟会却收到了司马昭的书信。书信中说:“我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我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我们不久就可以相见了。”

    钟会看信后大惊,对亲信说:“仅仅抓获邓艾,相国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领大军而来,必是发现异状,我们应当迅速出发。如果顺利,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顺,还可以退回蜀地学刘备偏安一隅。自以淮南之战以来,我从未失策,已远近闻名。我这样功高名盛的情况,哪能有好的归宿呢?”

    钟会于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邓艾。十六日,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的旧官,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丧。同时,假借皇太后遗命,起兵废掉司马昭。

    钟会让众将士在竹版上写下同意起兵的字样作为凭证,委派亲信率领各路军队。 而手下的将士并不跟从。

     于是钟会把他们都关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严加看守。钟会有一个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旧属。他对钟会说,应派一名亲信为胡烈端饭倒水,诸牙门将也应按例备一员侍从。

    胡烈趁此机会,编造谎言说,“钟会已挖好大坑,想把将官一个个打死,埋在坑中。”众牙门将的亲兵们也把这个谣言口口相传,一夜之间大家都信以为真,一时间军心涣散,人心浮动。

     有人对钟会建议:“应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杀死。”钟会犹豫不决。

    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与胡烈的儿子出门敲鼓,各路军士也没人统领,都涌向城门。

    当时钟会刚给姜维的手下分发下去铠甲兵器等军需物资,听到外面有兵作乱的消息以后,钟会大吃一惊,连忙询问姜维如何是好。姜维说:“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应该率领军队,把这些哗变的士兵先杀了,以稳定局势。”

    群龙无首,双方展开激烈混战。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在混战中被哗变的士兵乱军杀死。

    钟会死后,魏国军队无人约束,一连几日,蜀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一片狼籍。 钟会帐下将士数百人被杀。姜维妻子儿女皆被杀。 邓艾被乱军杀死后,他在洛阳的儿子们也都被杀,其妻和诸孙流放西域。

    后来,魏军下了死命令,严格约束将士,成都的暴乱才得以平定。

    钟会未娶妻,他哥过继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随钟会作乱,一同被杀,另外一个钟毅被司马昭处死。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天理昭昭,命理轮回。一代奸雄钟会,在处死嵇康的两年之后,也暴尸荒野,最终寿命也没超过嵇康,同样是四十岁。

    这正是:

    自古福禄命天定,何必低眉事贵权。

    得陇望蜀恃功高,德不配位丧黄泉。

    W��A�J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晋贤士柏岩风(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pb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