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寒假前的一个周末,正在办公室加班,想在回杭前把第五批资助款全部发放下去,自己能安心,孩子们也可以好好过个年。四点多的时候林老师接了个电话,然后笑眯眯地告诉我:“晚上有人请吃饭,要给我们送行。”
“谁呀?”
“保密。见了就知道了。”
“干嘛呢?神秘兮兮的。”
“反正是你偶像。”
越来越神秘了……不问了。做了个鬼脸,继续工作。
走出校门天已经黑了,林老师一直催着“走快点”。我们沿着河岸快步前进。要是在战争时期,对面山上的侦察兵通过望远镜看下来,我们准像趁着夜色潜伏挺进的敌兵,这会儿子弹应该嗖嗖嗖地下来了——静静地宽阔的河滩地真是天马行空的好地方。
再过一座桥就到了,那位神秘的偶像就在桥头的小饭馆等我们。
林老师跟我介绍“这位是张贵生校长”的时候我已经愣住了。中学那会我也追星,房间里到处都是印着明星头像的胸针、钥匙扣和海报,后来慢慢地也不知到哪去了。眼前这个偶像没有物件让我做寄托,原先只靠着听来的故事知道有这样一个人,默默记着他,现在一下子站在我面前,我竟不知如何是好。
等上菜的空档,几位前辈围坐着小桌子开始聊天,我也在一旁坐着,虽然未出声,听得却格外认真。
张校长年届四十,皮肤不似此地大多数人那样偏黑,倒是显白,脑门上的头发稀稀落落,显出一片亮光。他的眼睛最叫人难忘,里面有光,透过眼镜片还在闪耀,好像肚子里装着一轮大月亮,皎洁的光芒急不可耐地寻找缝隙钻出来。
这位“杀猪校长”已经从施洞中学调到了台江二中,这是他就任校长的第三个学校。从山路弯弯的乡村中学调到县里,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升职,我听到这个消息也是这么想的。这么出色的一位教育工作者,给他表彰,为后来人作表率,再正常,也再好不过。只是这一调,原先在农村学校的补贴通通没有了,每个月少了1300块大洋。虽说教书育人,不在这几枚铜子儿身上,然而教师的收入相较于其他行业,本就寒酸,这一千多块钱真不是小数目了。
又听他们说二中的情况,原来这也是等待“超人”解救的大摊子。从施洞到老屯,再回施洞,再到现在的二中,望着眼面前这个年轻的前辈,一身都是故事。
其实在就任老屯中学校长之前,张贵生是施洞中学招生办主任。那年头,在这片土地上办学,要招满学生,且招到好学生非常重要,同时又确实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施洞中学办了两个报效班(据说是此地有一个寨名叫“报效”,里边的孩子读书都不错,因此招过来之后就以“报效”作班名,也有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意思),除了这两个让人心满意足的班级,张主任又去其他寨子走访,争取以免除学费、补贴生活费等优惠措施吸引一些底子不错的考生前来——当时张主任走街串巷、上山下地费尽心思就做这件事,好在结局很令人满意,甚至老屯的好生源都来了施洞。
正当张主任满心喜悦等待开学之际,调令下来了,他要去老屯中学当校长了。
明白过来以后我们都笑起来,该为这出剧取个名字,叫《为他人做嫁衣裳》。原本老屯的成绩就是全县老幺,这次底子好的学生又流失了,用脚趾头都可以想见当时老屯的境况。巧的是,招走的人是张贵生,来收拾这个摊子的亦是张贵生。小说创作讲究戏剧性,故事听到这,我们几个也听出味道来了,更有味道的是,三年后,张贵生校长的老屯考到了全县第一,就是三年前阴差阳错,他为自己“留下”的那些孩子创造的奇迹。
这个奇迹以后,他又被调回了施洞,于是这所排名靠后的学校又一天天往前走了。处在教育圈的人经常会听见不同学校的老师坐一块儿抱怨自己学校的生源,基础如何不好、学习习惯如何差劲、隔三差五整出点幺蛾子、成天叫人伤神费脑,然而听了张校长的故事以后,我突然觉得那些抱怨可恶起来。孩子确实越来越难教育了,我曾经听见木小老师对我长叹“一代不如一代”,我自己现在也当了老师,到贵州来更见得所谓“基础差”能差到什么程度,只是,不也有老屯这样的学校吗?况且,孩子再坏又能有多坏?能比成年人更坏?年少顽皮是孩子的权利,那不是坏。学问的长进也可慢慢引导,只是要为人父母、为人师者多多费心,耐心教诲。
“费心”抑或“耐心”二字说出口来大概只消一秒钟,然而落实这一秒钟花费的心思却是无底洞。张校长每到新就职的学校,总要有一两个月不回家,天蒙蒙亮就在校园里转悠,学生熄灯了他才会回宿舍。溜达的过程其实也并不做具体事情,只是闲庭信步地静观,等到有一天他在校门口“逮”着了一个迟到的学生,那幅画面就被每一个人记住了。
进入秋季的山中的早晨凉透了,已经驻校一个多月的他没带够衣服,借了保安的工作服穿着,在门卫室前窄窄的屋檐下,迎着秋雨教诲那个迟到的孩子。假如我是那个孩子,假如我是施洞中学的老师,假如我就是坐在门卫室里面的保安……我把这个院子里所有可能看见这场景的人都想了一遍,每个人的角色不同、分工不同,但心情应该相差无几——在这个院子里,他们会越来越像主人,对于这个院子,他们会越来越爱。
现在的老屯中学校长原先与张贵生校长共事过,他说:“他(张贵生)要求老师做的,他自己一定做到,而且做得更多更好,所以我服他。”做领导的人,把自己的领地经营成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靠的肯定不仅仅是领导的威严,“以身作则”,以己服人,很要紧。
张校长爱学生出了名,爱老师的名气也不小。每个月有专门的“孝心假”,让教师能回去看望岳父岳母、公公婆婆,陪他们吃一餐饭,聊聊家常;不主张教师带病上讲台,伤害了自己,也上不好课。教师应该有责任感,但也要爱护自己,有快乐健康的老师才能有快乐健康的孩子。
听说张校长带领下的学校,老师们买房买车,“发家致富”也快。教师的工资不高,但工作了几年的老师,张校长都鼓励他们积极使用公积金。在房地产刚刚起步的时候,台江的房子才800多一平,过了两年,都涨了。前几年,台江新分配的老师要学校自己派车去接,谁上车了谁来,接到几个要几个。老屯总有最好的车派出去,都是教职工代表学校去接,有些还“接”成了夫妻,成就了好几段佳话。一个校长的长远眼光就这样定下了教师们安居乐业的大局。
连换了三所学校之后,张贵生又得了一个称号——“还账校长”。办公经费不足时这的常态,老屯、施洞、台江二中在他去之前都分别留下了40万、70万、140万的债务。张校长回忆,刚去老屯就职的那一年,年三十都有卖猪肉的上家里来要钱。与这的工资水平比起来,这些债务的数字够吓人的了,而对于初履新职的张贵生来说,这些债务让他焦头烂额,又莫名其妙。好在他凭着政府支持和个人脸面去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拉了些赞助,又勒紧了裤腰带,总算在任职期里一点一点还掉了债务。
当了这么多年的还账校长,张贵生却不舍得让他的继任操这份心,回回来的时候面对一屁股债,走的时候又给下一任留下点存款。
愿这片山坳里的土地越来越好上帝给各行各业都留下了一些天才。张贵生校长应该是校园里的传奇吧,在他的院子里,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说是有福气的人了。我常常被这样砥砺前行的人感动,两袖清风朝前走,樽前只为桃李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