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里,去过的地方不多,吃过的烧饼却不少。
杭州建德烧饼,邢台武式烧饼,南京鸭油酥烧饼,山东吊炉烧饼,各家都有各自特色。
其中,黄山烧饼那可爱温软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城市有它的繁华,小县城也有它的精致。
歙[ shè ]县,就是一个精致的地方。产于此地的烧饼就格外与众不同——个头小,只比银元稍大,一口就能吃一个。
黄山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
外形看似厚实,咬上去先是清脆有声响,接着油香扑鼻,再是稍有辣味,然后立马感觉鲜甜可口。
破碎的饼皮酥脆,肥膘肉的油多已析出,不凝固有光泽,泡软有颗粒感,油脂浸入梅干菜中,香酸有回味。
有叶氏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黄山烧饼在历史也算得是烧饼届较为悠久的了。
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满口生香,大为赞赏。
次年称帝时,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说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烧饼吧。
站在街口,烧饼铺子的香味总能突出重围,准确无误地溢满你的鼻尖。
买烧饼也有讲究,一定要早早来候着,等着最新鲜的烧饼出炉。
趁着有些烫嘴咬下一口,层层剥落,当猪肉的肥美遇上梅干菜的甜香软糯,唇齿留香。
若是凉了,少了些许热气扑面的爽口,热气散了,留下的是漂泊在外徽商的硬朗与坚强。
古时候,徽商“十二三岁,往外一丢”,除了慈母手中线,随行乡味唯有烧饼。
烧饼的制作格外讲究,一般通过长时间的炭火烘烤,使水分充分蒸发,即使受潮,再次烘烤后依旧酥香如故。
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又称“蟹壳黄烧饼”。
黄山烧饼制作的原料简单,梅干菜,猪肥肉,小葱,芝麻,面粉即可。
简单的原料,简单的爱,惟愿“幸福平安”。
爬黄山,一定不能忘了歙县街角的烧饼,简单的烧饼里蕴含着精致的爱。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