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大挑战风语阁人民广场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14:25 被阅读0次

    “楼上天如水,楼下水如天。天容水色渌静,楼阁镜中高悬。”这是清代词人郭麐《水调歌头•望湖楼》中的开篇,说的便是西湖名楼“望湖楼”。

    望湖楼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畔,原名看经楼、先得楼,为五代十国的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朝时易名望湖楼。

    望湖楼屡建屡毁,现如今重现在人们眼前的楼阁是1985年按清代的式样重建的。

    望湖楼青瓦屋面,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整个建筑宏丽古雅。登楼凭栏,取山形,临碧波,借摩崖,一湖胜景皆来眼底,引来历代无数文人墨客赋诗吟咏。

    古往今来,一座亭台楼阁能够名满天下,除了它自身的独特的魅力,更需要当世或后世文豪大家对其进行翰墨吟咏的加持。

    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而其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流芳后世。

    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朽名言,更是激励着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把它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

    醉翁亭之所以名冠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皆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和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西湖之畔的望湖楼之所以名动天下,皆因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望湖楼醉书五首》中的第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因此而名重天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的雨,让人着迷,轻轻柔柔,湿了层层新绿;西湖的雨,如雾如烟,弥漫在断桥上,如诗如画,朦胧在水墨里……

    细雨绵绵的西湖如人间仙境,绝美景色若游画中;而暴雨中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就如苏轼的这幅“西湖骤雨图”。

    北宋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坐船游历杭州西湖,到望湖楼上,凭栏醉酒,观景写诗。而其中最为出名,流传最广泛的便是其中的第一首。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游湖归来,到望湖楼上饮酒小憩。

    此时,正值夏日,太阳高照,烈日炎炎。

    我们们常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就变就变”。

    此时的诗人正在楼上饮酒,或已成微醺状态。忽然看到远处的乌云遮天蔽日,如倒翻墨汁般的黑云在山头翻滚不休,忽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巨大的白色雨珠胡乱地跳入湖面的船只中。

    不久,狂风突起,卷地而来,瞬间就把乌云吹散了,雨渐渐停了,天色也亮了起来,远远眺望楼下的西湖水,在大雨冲洗之后,湖面澄澈,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雨后的西湖犹如刚出浴的西子,更加地温婉动人。

    西湖夏日暴雨速来速去、急放急收、奔腾跳跃、错综变幻的现象,是苏东坡倅杭后第一个夏天所见到的奇特的景观,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于是,立即乘着酒兴,凭着诗人的豪情与天才,捕捉住那瞬息巨变的形象,挥洒笔墨写成了这首著名的诗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北宋·苏轼

    赏析

    这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一首,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前两句,诗人描绘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后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f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