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感恩“新成长计划”这个培训,让我在这个暑假有幸加入了教育信息化2.0素养提升班,有机会勤学业务知识。我在这里认识了知识渊博的授课老师们,团结共进认真学习的同行们。
一、新成长。
1、信息思维的方式。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传统的信息教育技术局限了我的思维,往往教学中多应用课件、展台、作业和测试。各位老师用各种App、微信小程序、互动网页工具等教育技术服务于课堂,为我打开了教育技术的新大门,让我见识了信息化2.0的新世界。
2、跨学科合作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跟其他学科的老师很少合作。在我的课堂上虽然有时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但是其他学科的知识讲解不够深,不够准确。《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项目式学习设计》等课都需要我们跟其他学科老师的深度合作。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有时候自己讲的太多,学生创作太少。听了“兴成长计划”的课程,特别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这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要多些创意教学设计,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学生多设计、多合作、多动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新技术,新应用。
1、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课,何其钢老师介绍了很多适用的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帮助我顺利完成“兴成长计划”学习,“简易”帮助我完成每个月的大作业。作为老师我最喜欢的是微信“笔记”的功能,随时随刻记笔记,哦耶!作为家长我最喜欢的是“听写我帮忙”这个小程序,它让我从给孩子报听写中解放出来,而且读音比我读的更准确。
2、思维导图。
虽然我一直知道思维导图,也曾用过思维导图软件,但我在教学中没有要求过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听了《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项目式学习设计》这几节课后我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项目的设计、课程的设计、学生记录的笔记,在教育教学的技术应用中前途不可限量。
3、学习类app。
我我通常用的app是我们江西教育资源网的赣教云。它的功能比较简单,用以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听了陈晓粧老师的《学习类app的教学应用》课后,觉得自己所知甚少,应用的也不够。我要跟其他老师多请教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学科自己教学内容的app。
三、信息素养提升的意义
1、让我穿越时空。
借助Cctalk、Umu等平台我可以方便地在家或在办公室,在线上或线下,和天南地北的人或我身边的人一起学习、教研、教学。信息素养的提升让我穿越时空。
2、促进教学变革。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可以使用各种小程序、app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设计、教学互动、学情评价中来。在教学中老师更多的起引导作用,用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学的变革。
感恩“兴成长”计划,让我学习了新的信息技术,提升了新的信息素养,让我有了新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