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是一位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现代经典作家,揽获了包括歌德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
黑塞在具有浓重宗教气氛和多国血统的德国南部小城家庭成长。
父亲是基督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曾长期在印度传教,母亲出生于印度,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黑塞从小就受到广博的文化和思想影响,不仅受欧洲基督教文化熏陶,也学习中国老子思想和印度古老佛教。
文学评论家认为,黑塞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正直的人们在现代世俗文明的压迫下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和心灵孤寂。
他试图以某种圆融统一的境界来调和甚至包容阴与阳、善与恶、物欲与神性、世俗与超越等两难命题。
《悉达多》出版于1922年,是黑塞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此前,由于反对战争,黑塞一家已经移居瑞士。
创作《悉达多》时,黑塞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顿:经济上一贫如洗,妻子罹患精神分裂症,三个儿子被迫送到朋友处寄养,他本人也多次接受了精神分析治疗。
01
《悉达多》大约7万字,大半天就可以完成阅读。
这本小说是我阅读的黑塞的第一本书,读完之后,被其深深吸引。
这是一个关于人如何追求人生智慧的故事。
诗意化的语言、隽永和空灵的禅意、深刻的思辨以及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回味无穷。
黑塞以公元6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故事原型,虚构了佛陀一生的悟道过程。
作者构思巧妙,把悉达多·乔达摩分成两个人物,乔达摩是佛陀,悉达多是求道者。
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出身高贵,英俊健美,受人爱戴,被称为年少的雄鹰。
悉达多生活环境相当优越,与他往来的都是有学问的智者。
贵族之子果文达决心追随他,他们一起修习辩论、冥想和禅定的技艺。
父亲知道他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智者和受万人尊敬的祭司,一位婆罗门的王者。
按部就班的生活看似美好,悉达多却不快乐。
他认为人要得到智慧,就必需开悟,必需找到自我之内的源泉。
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我,悉达多告别父母,放弃贵族的奢侈生活,开始了寻找自我的道路。
02
在森林里,他跟随老沙门老学习了三年,学会了思考、等待和斋戒。
在舍卫城,他聆听了乔达摩的教诲,却没有皈依佛陀。
他认为,没有谁能够通过讲经传道获得解脱。大彻大悟的佛陀教诲内涵丰富,却没有包含自身经历的秘密。
好友果文达皈依了乔达摩,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悉达多完全摈弃了沙门的苦行僧生活,投入滚滚红尘。
在城市,他与名妓珈玛拉恋爱,学习爱的艺术。
他向城里最富有的商人迦马司瓦弥学习生财之道。
悉达多学会了做生意,学会了行使权力,学会了享受男女之爱,学会了享用锦衣玉食,学会了有钱人的一切消遣。
声色犬马、怠惰、贪婪的尘世享乐生活俘虏了他。
他流连于赌博、纵欲、贪婪,甚至意外有了一个儿子。
一天,悉达多猛然惊醒,感到自己处在深沉的悲哀包围中。
回首过去,他觉得20年尘世生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他幡然悔悟,要和这一切充满感官享受的物质生活彻底诀别。
悉达多在森林里游荡,深感绝望,一度要跳河自杀。
命运的诡谲之处在于,在极端愁苦与迷茫之中,悉达多认识了自己,并且顿悟。
03
从此以后,悉达多开始以河为师,悟道成佛。
他来到了当年渡他过河的船夫苏瓦代瓦家里。
船夫成了悉达多的另一位老师。
苏瓦代瓦不仅教会悉达多摆渡人所需的一切技能,还是很好的倾听者。
悉达多向船夫倾诉自己的全部哀伤。
他告诉悉达多,河水教会了我倾听,你可以向河学习一切。
果文达、珈玛拉带着儿子去朝拜佛陀的路上重新与悉达多相聚,珈玛拉被毒蛇咬死。
悉达多与儿子之间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苏瓦代瓦告诉他,要让儿子去追寻自己的生活。
在河边,悉达多学会了等待、忍耐和倾听。
悉达多终于明白,生命就是一条河。
苏瓦代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向森林走去。
果文达听闻传言再来拜访河边的圣贤时,发现悉达多的微笑是永恒的,超越了万千生生死死之上。
悉达多就是佛陀乔达摩。
04
或许你会问,你我都不是佛门中人,为何要阅读这样一本书?
如果你热爱文字,这本书就是一本诗集,充满行云流水的哲学感悟。
如果你心中对于人生充满困惑,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完美的成长故事。
悉达多经历了漫长的艰辛困苦才终成佛陀,觉悟之前流浪于尘世,体味种种凡俗生活。
如果你正经历生活困顿,这本书就是一本另类的心理学书籍,可以安慰人心。
如果你喜欢自然,这本书就是一本对于自然的颂歌,美不胜收。
如果你为教育孩子苦恼,这本书就是一本育儿书籍,教会你学习的方法论,还有亲子关系的案例剖析。
如果你对于生活心生厌倦,一言不合就要出门看世界,这本书就是一本旅游秘籍。
对于我个人来说,苦于想戒除晚餐,总是坚持不了3天,想要学习佛陀斋戒的本领,才重读了此书。
至于作者黑塞,让我们记住以下一段话。
黑塞有种特别魅力:一个人平步青云、汲汲于功名的时候不会想到他,一旦挫败感、空虚感、无聊感袭来,排忧解惑的首选便是这个采菊东篱的德裔瑞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