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王阳明,之所以是一哥,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他光辉的一面,其实王阳明的一生非常坎坷。有功的时候总有一个像“秦侩害岳飞”一样的小人在背后作祟;而每次失意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个在背后下黑手,几次被小人陷害差点丢了性命不说,就连顶头上司(皇上)也无情的打击;尽管如此,在每次危难之际,王阳明总是能轻松化解一切危机,最终成就伟业,登顶圣人之位。
王阳明享年58岁,在临死之前说了一句特别霸气的话:“心光明,亦复何言!”。从此话中,我们不难品味到阳明一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而反观当今社会,许许多多的人往往迫于奔命,带来的是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安,而这种急躁、焦虑不安带来的是抑郁堕落,甚至是自杀了结。
为此,我不禁感慨,难道那些自杀的人受的委屈、打击、挫折要远远超越阳明先生吗?熟悉阳明先生的人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阳明的一生经历了多少的挫折与磨难不说,最终被贬到了贵州龙场做做驿丞,对于为官者来说,那是何等大的打击啊!一般人来说,肯定就自此堕落、一蹶不振了;可阳明恰恰相反,不但没有悲观堕落,反而全心悟道,最终有了著名的“龙场顿悟”,成就了非凡的圣人。
对于“如何破解焦虑、抑郁”王阳明用的就仅仅两个方法:
01
中正平和,泰然自如
王阳明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欲修身先养心,才能修身养性。“心即理也”,即一个人只要能够悟到心的本体,才可以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豁然开朗,而实现心这个本体的中正了。只有做到“中正平和”,才能做到“泰然自若”。
02
知行合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心这个本体有了中正,才会有身心的幸福。那么如何做事呢?
王阳明说,“要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王阳明特别强调: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历事才能练心,真正的修行不能离开生活,必须在事情上练,就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对自己不愿接纳、不敢面对的事情上不断发现和去除自己内心的标准,这样内心才能真正有力量,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顺是逆、是好是坏、是动是静内心都能够如如不动,淡定从容,这样才是真正的心定。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如果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事要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方可“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