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欲望的博弈》
作者:贾德森•布鲁尔
人有可能对几乎任何东西上瘾:香烟、酒精、麻醉品,甚至自我形象。这不是我们的错。把行动和结果、刺激与奖励结合起来以求生存,是写在我们DNA里的。斯金纳等人对行为的研究表明,了解这些学习过程怎样运作,有助于我们把它们变得更好。
心理学家在观察跟斯金纳相同的过程时,想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专注于自我,以及奖励式学习带来的主观偏差的发展(这是受苦过程的核心),他们或许不光识别出了这个过程的关键元素(渴望和反应),甚至还找出了一条简单的解决之道:关注我们行为的感知奖励。更清楚地看到行动的结果,帮助我们削弱自己的主观偏差,而这一重新定位自然会让我们走出不健康的习惯,从压力转到一种不依赖于获得什么东西的快乐。完成这一调整,可以释放出汹涌的能量,而且,还可以把这些能量引导到各种能改善我们生活的地方,比如减少分心,更充分地投入世界,找到更大的幸福,甚至体验到心流。如果上述设想里有任何一点能站住脚(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都在朝这个方向指),还存在些什么障碍呢?
自我(Ego),也就是人相信是自己的那个“我”,不过是一种习惯的模式。
3种很出名的常见正规冥想:
1.呼吸觉知:关注你的呼吸,一旦走神,就把思绪拉回来。
2.慈悲冥想:回想你某次真心希望别人好的经历。以这种感觉作为焦点,默默地祝愿众生,一遍遍地重复你选用的几个短语。例如:愿众生幸福,众生健康,众生免于伤害。
3.无选择意识:关注你意识到的一切,不管它是一种想法、情绪,还是身体上的感觉。一直跟着它,直到另外的东西进入你的意识,你不必坚持到底,也不用改变它。只要有别的东西进入你的意识,你就注意它,直到新的事情出现。
心流包括如下要素:
·全神贯注地聚焦,扎根在当下瞬间
·行动和意识的融合
·反射式自我意识(如自我评价)丧失
·一种能够应对特定情况下一切事情的感觉,因为人的“实践”成了一种无言的知识体现形式
·人对时间的主观体验发生了变化,“瞬间”不断展现
·一种本质上带有奖励的活动体验:“‘自我’褪去,时光飞逝。每一次行动、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想法,都顺着先前的(行动、动作和想法)自然来到,就像演奏爵士乐一样。”
当你感觉与万事万物都相连相接,你也会感觉对万事万物都负有责任。你不能转身离去。你的命运与他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你要么学会承载万物,要么被它碾得粉碎。你必须变得足够强大,才能热爱这个世界;可你又必须足够坦然,才能跟这世界上最可怕的恐惧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通过食品工程设计,它可以激活我们的多巴胺系统,让我们哪怕不饿也会多吃。记住:这是整个进化故事开始的地方。我们必须吃才能生存。当令人垂涎的食物唾手可得时,我们学会了一碰到快乐、悲伤、焦虑、烦躁或者无聊的时候就吃个不停。很遗憾,在现实里,这种工程设计成了让我们不停地过度消费(不管奖励是食品、毒品、社交媒体,还是购物)的幕后推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