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识到自己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我试图通过阅读、音乐、徒步治愈自身。
我讨厌大学时期接受的心理干预,细致了解、简单开导、轻生预防,我会一边接受心理辅导一边在内心否认这种收效甚微的做法,精神世界的复杂程度和多样性决定了我需要自己主动对自我进行重新审视和诊疗。
我认为人生有四大羁绊:健康的家人、契合的朋友、放松的爱好、维生的工作。这四者中拥有其二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负面情绪侵蚀内心致轻生的概率;拥有其三可以将精神状态稳定在平缓向上的状态,不敢保证积极向上,但属于较为轻松的心理状态。
其中,家人和朋友作为填满精神需求的社交羁绊,重点在于构筑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引用最近兴起的一个词——“不扫兴”,其内含的“倾听”和“尊重”能满足绝大多数的健康社交,与“不扫兴”的家人或朋友共处的过程,代表着相互倾听、不急于否认对方、尊重不同个体思考的多样性,这个过程更容易导向两个人的同频共振,提高交往、交流效率。循着这一方法论,我解决了生活中大部分可能因社交带来的困扰与心理问题。进一步地,通过断舍离不断将社交圈变成舒适圈,我感觉到和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待在一起的时光能够减免焦虑、治愈疲惫的心灵,对本我之外世界的戒备和心防也可以降低到能够视而不见的程度,这让我乐在其中。
爱好与工作更好理解一些,之所以要加形容词“放松的”、“维生的”,是因为这两者很容易成为一个人的负担,找准他们在生活中的定位很重要。我更愿意将阅读、徒步作为我的爱好,阅读能够将我带到别人的人生或感官中,体味我此刻不能拥有的感受,这是一种思维的延展,我很少强迫自己读现阶段读不进去的书,这会让我对一本好书产生恐惧,并且与“放松”的本意相违背;徒步对我而言是与大地的深入交流,脱离天花板的限制,让眼睛和心灵接收自然世界的疗愈,有时候看起来像都市暴走“街溜子”,我亦乐在其中。
对于工作而言,将其看作是一种维生手段最能够保持我内心的稳定,工作中难免有负面情绪和困难,尽力即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并非必然仰仗工作中的世俗成功,退一万步讲,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被价值所定义,说到底这只是用于衡量商品的一个概念,活出自我并且享受人生其实才是更更普遍的人生追求。
写到这里,其实我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平静,所谓“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流淌在指尖的文字帮助我抽丝剥茧——我并不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上费心力,只需疏通发泄和疗愈的出口——放松的爱好,暂没有维生苦恼的自己,决定自私一点,再为活出自我而努力一点,剩下的就只有,享受我的人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