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第一或第二
定位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成为自己所在品类中的第一,因为消费者的心智是有限的,他们根本记不住那么多的品牌。这其实也就是我们会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app在前期群雄逐鹿之时大笔资源投入的原因,因为只有站到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才能被人们记住。说到可乐大家第一反应是可口可乐,再来是百事可乐。
当一个行业已经有大家公认的第一时候,有些品牌会通过让自己贴着第一的身影占据第二而获得市场份额,“勇为第二”用得好,可以成为让自己从一众小弟中脱颖而出的好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开创新的品类,成为这个品类中的第一,找到定位中的空位,在消费者的脑子里找到一个“锚”。
品牌延伸
之前一直有种印象,这是本讲营销理念的书,这次看却像是很丰富的案例集锦和思维提取。关于品牌延伸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说,小而多的产品宜用品牌原来的势能,因为这样最节约资源,能更快的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中。对于单一大的产品则不宜使用原来的品牌进行延伸,因为会让后者被前者已有的标签覆盖,或者由于后者没有清晰的定义而被竞争对手找到立意的点。
作者说当他们说什么地方不要品牌延展时大家都置若罔闻,而说到什么时候能用时大家都掏出笔记本。其实可以理解,当我们回顾去看的时候往往会更加明智,但做产品之初,人们总是希望选择更容易走的那条路。我看完的体会是,如果一个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据第一的份额时,再推出不同目标或性能的 产品时,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新产品有足够的潜力就取完全不同的名字,如果是性能延伸,则可以在名字上做一些归类。
由内向外还是由外向内
在个人发展的方面,人们总是强调由内向外的,鸡蛋从外打碎叫毁灭,从内打碎叫新生,大概是这句话让大家印象深刻。所以刚刚看到要从外向内思考时我其实是拒绝的。
但看到最后再回过头来想,我想的确,我们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产品,因为生意本身是因为交换,以内流动而产生价值的,所以,要从外向内去评估和看待产品带来的价值。
本书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来源于书名本身,如何定位,有一个锚点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指引我们资源投资的方向,评估结果的达成,指引后续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