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东边的武陵山区,独特的地貌孕育出奇秀的自然风光,又加上自古以来地处中原王朝与西南少数民族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使这一带遗留下丰富的、令人心驰神往的人文景观,高高悬在天际的天门洞、因为刘晓庆而改名芙蓉镇的王村、无数车迷梦想征服的矮寨公路、被沈从文优美的文笔渲染得淋漓尽致的边城茶峒、、、喧嚣的凤凰古镇、侵华日军投降地芷江七里桥,等等,不把骑迹深深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实在是喜欢骑车旅行人的终身憾事。
选择了一条湘西古镇文化人文景观之旅 黔阳古城-芷江古城-凤凰古城-乾州古城-矮寨大桥-墨戎苗寨-里耶古镇-芙蓉古镇-边城古镇、、、
第一阶段线路深入湘西腹地,因而路程更远、时间更长、难度更大、景色更美,可最大限度地领略原始的武陵山区自然风光和苗族和土家民族风情,
骑行成都-丽江-瑞丽是先找好出发点和目的地再找之间路线,今年是先找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再找之间线路。
我痴迷于自然风光,我喜欢骑行在深山峡谷里的感觉, 所以在骑行湘西功略出来做路过黔东南往云南时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沿着湘西一路骑到黔东南、黔西北往重庆呢?到重庆后继续沿长江三峡往宜昌?那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很好奇和憧憬大西南。而西双版纳方向可以推后到明后年。
经过线路,风景、时间综合考虑决定总线路确定四千多公里,用时六十多天的计划,其中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十多天,一千多公里,每个节点都有车站随时可以回来。
实际骑行二个阶段线路 湖南 怀化--中方县--洪江市黔阳古城--芷江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凤凰古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大桥----古丈县--芙蓉镇--保靖县--花垣县--边城茶峒--松桃县--江口县--梵净山--铜仁市--新晃县一玉屏侗族自治县--岑巩县--镇远古城--台江县--千户苗寨--郎德上寨--雷山县--丹寨县--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小七孔--独山县上司镇--平塘县牙舟镇--中国天眼小镇(克度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罗甸县边阳镇--惠水县断杉镇 --惠水县高镇--青岩古镇--清镇市--贵阳。
湘西、黔东南之骑行,好比是一座宝藏,而我骑过的路,只不过是捡了一小部分财宝而已,还有很多重量级的路和目的地充满诱惑:如锦屏(隆里古城)、黎平(天生桥、黎平会议会址、肇兴侗寨鼓楼、地坪风雨桥等)、从江(芭沙苗族枪手部落等)、榕江、天柱、广西三江程阳、塔石瑶族水族乡…等等,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注定此次贵州之行是个残局,既如此,何不留下点遗憾下次再来才有理由呢?
( 7月5日) D7 早阴天七点半出发骑三十公里矮寨镇先游峡谷至德夯苗寨,午后骑行盘山而上六公里的矮寨公路,一路欣赏矮寨大桥的雄姿,,,至下午三点返回吉首市。
从德夯苗寨回到矮寨镇吃了午饭休息。
饭后开始骑行矮寨公路,
矮寨公路
属横贯湘西全境的湘川公路其中的一段,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是衔接粤汉、湘桂黔路通向西南的咽喉要道。
矮寨公路 这一段公路长约6公里,却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坡上。这样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多次转折,形成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公路最宽处不超过7米,最窄的地段不足4米,两辆小车在最窄段不能同时通过。
据说当年施工时,先在大山的斜面上,垂直切割出一道道长条“台阶”,然后再将“台阶”两端连接,实在无法连接的便架设“天桥”或悬空叠出一个圆形的转盘,让汽车成“∞”形转弯。
湘川公路(319国道)全程1256公里,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八年抗战中,湘川公路是衔接粤汉、湘桂钱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惟一通道。湘川公路是曾担负过伟大的历史使命的。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路面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其惊险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其中一段离吉首不远,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成为湘西特殊的一个景点。其地势之险、工程设计之巧妙居全国公路之冠。
很难想象,当时在完全没有机械(即便有也用不上)参与的条件下,民工们仅用一双手完成这样的工程,将付怎样艰苦卓绝的劳动。
立交桥最早始于一九二八年美国新泽西州的苜蓿叶形公路,中国第一立交桥则在这里。
矮寨公路立交桥堪称是“天下奇特”。
据说,这立交桥在当时由于急促,设计师都还未能设计出来!车子沿着绝壁至此已经到了尽头——前面上下是70多度的陡坡。在这尽头仅仅只有的是与绝壁排着的一个小山丫。视着山上山下,考虑全局,车子也必须到此转弯上坡,否则公路就不能贯通了:再说当时的国民政府催得又紧,能不难嘛。正当设计师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回去的山路下,被一头长尾巴的大黄牛挡住了去路。为了给设计师让路,放牛娃用牛条打牛,“啪”的一声,牛让开路时将长长的尾巴往背上一甩,形成了现在这立交桥的式子,这才使设计师恍然大悟,顿开茅塞,设计出了这立交桥来.这便是当地人传说的典故所谓“放牛娃点迷津”。
在立交旁有一平台,我们也在此休息一会。
记载,修筑这段仅六公里的公路,当年2000多人次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了七个月。其中死亡200多人,小伤小残的不计数。为了追怀死难者的功绩,当时曾在路中天桥附近竖立一尊“开路先锋”的铜像以志纪念。后来铜像毁于战乱。1987年湖南省政府拨款,按原型重塑铜像,移置在矮寨天桥上方山崖上。
此处可远眺雄伟的矮寨大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