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摘下你的面具,是否能识得你真面目?
-不。面具之下,仍是面具。

娱乐圈又双叒叕炸了,老干部文艺不成反遭网友指错,不爽到跳脚于是反讽网友,顺便黑了一把“不男不女的人”,疑似暗指之前曾对其演技提出疑虑的金星女士。于是靳东身上的“儒雅”“娱乐圈清流”“老干部”人设轰然倒塌,“虚伪”“小心眼”“装X狂魔”正一点点瓦解着今年霸屏的东哥。

当你发现一个人不再是你脑海中的固有样子,就像一直崇拜的女神凌晨三点爬起来煮泡面顺便抠了抠脚,安静温婉的室友会在你离开时偷抹你的口红,终于复合深情不渝的歌手段子手其实是个好赌坑钱的渣男,你还能安稳的抱着瓜两眼放光的盯着屏幕吗?

所谓人设,其实是经纪公司进行艺人包装的一种常用手段,当然不是硬广,而是通过这个人设标签让你更快的了解此人,进而利用标签扩大知名度。好处自然是有的,比如一提起呆萌小绵羊你就想起了怕鸡的张艺兴,一说起傻狍子自然晓得这是花美男鹿晗,吃货少女则是小凤九热巴,老干部则首推霍大爷,独一无二的人设能让明星在同类型的艺人中更加突出,进而更快速的被人熟知。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人设在带来更多关注的同时,也是一种枷锁,逐渐将人紧紧禁锢,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人设圈定的范围下实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人设一旦崩塌,得到的负面评价也会加倍,因为观众心中的你,实在太美好。

提起胡歌,你会想起“梅长苏”?还是“李逍遥”?或是每次都堪称教科书般的发言?让人感叹宗主双商的同时,忍不住拿小本本记下来。2015年,他霸屏,媒体打上的标签是“涅槃重生般的演技”;2016年,大火之时他决定出国留学,被高度赞誉为“不慕名利”;低调做公益,也被媒体拉出大肆宣扬了一番。这样好吗?我觉得,一切为迎合当下潮流而强拉出的标签都是砒霜,哪一天不小心,就可能被毒死了。毕竟现在的人都有逆反心理,过犹不及。

明星有人设一说,普通人倒没那么洋气,我们暂且称之为“固有印象”。你有个彼此脸熟甚至能叫出名字的朋友,有天你帮他刷了饭卡,那么他对你的评价很可能是“热心”“大方”“乐于助人”,可事实是你掰着手指头在想,这龟孙子怎么还不还钱,我们有熟到请客吃饭的地步吗?有天多人饭局,那哥们又当着众人提起这事,对你一顿猛夸,于是你默默撤回了刚刚发给他“上次饭钱你还没给我呢”的消息,摸摸鼻子讪笑“嘿有啥的,哥们儿嘛,这算啥,来来来走一个。”于是你一个在水果摊上两毛零头都不肯让的葛朗台,从此披上了“仗义”的外衣虚伪游走。

其实没必要,人总是有多面性的。你看着活泼大方一姑娘,没准儿背后暗暗戳了你好多下,能说人家装吗?不能,只是初见时,你恰好看见了她美丽的长发。
(本篇文字均为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