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西街小学 李玛瑙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学时老师也说:“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有的教师认为我们的道德原则本身就是美好的,因此,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传授方式,不需要什么‘装饰'。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则愈高尚,揭示这一原则的活动就应愈光彩照人,愈有表现力。”可见,德育很重要,想做好却并非易事。
德育工作中,如果我们只是没完没了地重复说,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甚至将其定为规则,变成制度,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对待美德,我们不只是要让学生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使之成为“一种激动人心的、吸引人的、有诱惑力的行动”,即让知行合一。
比如看到有人摔倒,与其上一节关爱他人的品德教育课,不如扶起摔倒者,查看伤情,给予安慰,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先让美德内化到自己的行为里,再让孩子接受。再比如阅读,我们不必让孩子高呼“我爱读书”,只要做到坚持读书就行了。
可是,怎样使那些瑰宝般的美德嵌入到学生的灵魂中去呢?不妨这样试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中外有教育意义的节日、风俗习惯等开设班队会、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讲述关于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如讲、读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美德故事,介绍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的深刻含义,再结合生活实际,使他们体会他人的艰辛,进而培养他们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等道德情感。因为很多时候,学生自己悟出的道理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其次,可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战场,同时教学又具有教育性。通过教学渗透美德教育,是一条很不错的途径和方法。
1、《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它们直接地、系统地用学生喜欢的儿歌、故事等形式教育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指引学生求真、向善、向美,守纪律、懂规则,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德之基础,故,我们要好好上,用心上,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去组织各个教学活动,方能入心。
2、利用语文学科资源,适时进行德育。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美德因素,教学中注意利用这些因素,就有利于学生思想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动人故事或壮丽诗篇,使学生受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意志等方面的感染。
3、数学、科学学科亦可通过讲数学家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故事,及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培养其严谨、求真、探所的科学精神。
总之,各学科教师都能够挖掘和运用好所教学科的德育因素,以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之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
再次,可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众所周知,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美德教育,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最后,可通过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是教育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把学校或班集体比作“舟”,那么家长就是“水”。其作用不可小觑。
此外,还要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道德品质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行为训练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
如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母亲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利用端午节教育学生爱国爱家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从而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美德教育和影响。
总言之,进行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