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的发展节奏飞快,对于时间也是这么一个概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看,古人也知道这么一个道理,越是不经意,越是失去的最快。
从2月1日开始,本来定的目标是每日五篇的幅度。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项目。
可惜的是,每日却只做到一更,夸海口看来也需要实事求是。羞耻也是从自己的不自量力看到的。
在自媒体上发文,最佳的黄金时段是早晨的7:00—9:00,中午是11:30——13:30,傍晚的18:00——19:00,还有晚上的22:00以后。
这些时间段是根据人们的作息时间和规律性统计出来的数据,都是绝佳更新的时间。
然而,我却总是错过。
在休息的那一刻,来一把游戏,总是安慰自己放松放松;刷咨询和视频娱乐,总是安慰自己就一小会不碍事;想沉下心来,却总是想着哪些零食好吃......
时间也就是这么走掉的,它像水一样,缓慢却无形,一点一滴,却积少成多。
时间跟金钱一样,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不,时间的成本比重更高,就算是金钱也买不来时间,就连美女在它面前也会黯然失色,失去宠幸。
人是不怕死的生物,总是停留在“做了这些又有什么意义”的哲学上,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惯性。这种能力使人安逸,使人舒适,却无力反驳。
罗振宇在一场跨年演讲中提到过一句:“做时间的朋友!”短短6个字,占用了大概3个小时的演讲规划,可算是寓意非凡。
大致意思就是:重复地做一件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重复性地做一件事,确实令人乏味。但道理显著,带来的质变也可想而知。
对于生活节奏的飞快和繁忙,其实可支配和利用的时间非常有限,碎片化时间在当下的情况非常普遍,也更加突显这些空隙的重要性。
人都有惰性,往往获得这些空隙的时间,都用在玩乐上面,想要利用起来,却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这无疑也是一种失控的行为表现。
这是令人恐惧的,对于如何规划一个未来是非常简单的,实际上行动起来异常困难,所以大多人选择活在当下。
当意识到事实总是存在幻想,现实行动却跟不上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恐惧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的想法。从头开始,一切太难也太晚。
一切的病根在于失控。
失控犹如癌症,挽救得太慢,一发不可收拾。而时间也变成了一种倒计时的工具,不是计算能够走多远,而是剩下多少路程就是结束。
假如拥有自控,时间便会充足,所做的事情也就有了意义。
仓促和繁忙不应该是借口,也不应该是人生。有规律的时间安排,有自控能力的生活,这是一种价值所在。
做时间的朋友,又有何不可?
公众号:庚助;
ID:gengzhu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