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奶奶过马路、带迷路的小朋友回家、父亲背着生病的“我”上医院、看蚂蚁搬家……
很多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反复翻炒着这些“传”了几十年的素材。
其实,作文的素材,来自生活的积累。
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加以自己的感情与思考,用文字来表述的一种记叙方法。
因此,能不能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是能不能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方能写出有“心”的作文。
学生的一个特性,就是喜欢新鲜的事物。
带着一支笔,一本小本子,走出房间,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的风光和人间百味中。
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摘录来自生活的原汁原味的素材,去记述自己内心一瞬间的感悟和想法。
生活,并不单调,有好与坏,有喜与厌,有恶与善……
既然要走进生活,去学写作文,就要去寻找生活的真、善、美。
比如,在大商场门口。
你会看到其乐融融闲逛的一家人,也会看到坐在一旁独自休憩的老人家。你会听到商家热情的吆喝声,也会听到餐厅舒适的音乐声……
此时此刻,用笔记下你眼前的世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体会到的。
有哪一些,是吸引到你的?为什么吸引到你?它有什么特点可以细致地描述一下?
是老人家前行的慢动作,是小孩子的活泼,还是拥挤的人群,只顾玩手机的年青人?
不要管你记的东西,能不能成文。不管你那时的想法,对还是不对。
先记下来,再说。
如果,你记好了,那么,回家去完成作文吧。
回家准备写作文时,要先好好想一想,你想要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怎样的主题?
如果,是热闹,那么,你记录的这么多东西,哪些能体现热闹的,挑一两个来详细地写,其它的,简单一点就好。把你观察这些东西时的想法、体会也一并写进去。
你看到的也可能是“繁华”,也可能是“有爱”、“清凉”,还可以是“吵杂”、“孤独”、“陌生”,甚至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热闹但与我无关的”……
照着你的总体感觉,定好一个主题,然后,从你记录的素材,去选择吧。如果不够,开动你的脑子,肯定有你没有及时记录的东西。
或许,这便是一篇详略得当、层次清晰,而又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不太支持到书店去买一些作文素材的书,然后,再从中去挑选自己写作文所需要的东西。
每个人看待生活中的人与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感受。
但不是说这样的书不好。书上的这些素材,同样来自别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你需要真正走到生活中去。
只要你学会了细致观察生活,用心记录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
大自然的大山与小溪,天空上的云与风,阳台的花与草,家里的人与事,在不同的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景与韵味。
来看看两位名家的文字吧——
肖复兴在他的《母亲》里面写道:
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
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
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的那颗流血的心。
她也是母亲,她送走了自己亲生的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界上有这样的后母吗?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的往外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
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我在叫她妈妈,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不公和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刻画细致又恰到好处;
“她也是母亲,她送走了自己亲生的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界上有这样的后母吗”、“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感受简单又发自肺腑。
把一个伟大的继母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余光中在散文《花鸟》中写道:
客厅的落地长窗外,是一方不能算小的阳台,黑漆的栏杆之间,隐约可见谷底的小村,人烟暖暖。当初发明阳台的人,一定是一位乐观外向的天才,才会突破家居的局限,把一个幻想的半岛推向户外,向山和海,向半空晚霞和一夜星斗。
简单几句话,足见余老观察之细:“黑漆的栏杆之间,隐约可见谷底的小村,人烟暖暖。”
于是,想到了发明阳台的人,“把一个幻想的半岛推向户外,向山和海,向半空晚霞和一夜星斗”,这便是所想所感。
如何把你在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感、所想,更好地用文字来阐述,自然涉及到作文技法的领域。但至少,要写好作文,你首先要有一颗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的心。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出有“心”的作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