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安迪。这是我的简书百日不间断日更挑战第017篇。静时读书,动时跑步;专业陪娃,副业写书。每日更文,不断精进;终身学习,永不止步!
没有人天生知道如何当好父母这份差。在为人父母这件事上,我想每个家长都是摸着石头在过河的。
这条河已经被蹚过千万次了,总会有前辈智者想到把经验总结分享出来,做成过河指南,以免后人再重复踩他们踩过的坑。
正面管教无疑是目前中国市面上流行最广也最受家长喜欢的管教工具。据说目前全国有9000多个正面管教讲师,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2017年,我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对简-尼尔森提出的“和善而坚定”原则印象深刻,这本书也解决了我很多育儿上的困惑。
后来,我还买了全套“正面管教”系列的书。然而,那些书我一本也没看,因为都是些“工具”。
正如简-尼尔森在书里说的,如果你不能做到“和善而坚定”,书里的工具都难以起作用。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做到“和善而坚定”,是不是就可以忽略那些工具了呢?
工具本来就是在你做不到一件事的时候用来帮助你的啊,你能做到,当然就无需过多的工具。
这大概就是“道”与“术”的关系了。执着于“术”会让一个人陷入“迷茫”的状态,能悟道,则“术”就变得轻而易了。
我是一个追求“道”的人,凡事总想寻根究底。所以,通过《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又追溯看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和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等书。
看完《正面管教》这本书后,我跟很多家长推荐这本书。有的家长看了,跟我反馈说“看不懂”。
我很惊讶,因为我觉得简-尼尔森的书写得非常清楚易懂啊,并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我想,“看不懂”的原因,很可能跟东西方底层思维模式的差异有关。
当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要孩子“服从权威”,又怎么能看到孩子内心对自我“归属感、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渴求呢?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里表达了对正面管教的反感,她觉得正面管教本质上还是偏向于“术”,没有把孩子放在真正平等和独立个体的地位来看待,依然存在“操控”孩子的嫌疑,只是操控手段比较高明而已。
我倒不认为《正面管教》里就没有“道”,毕竟这套管教体系背后是阿德勒的心理学。这套体系算是把“道”和“术”结合得比较好的体系。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更流于对“术”的学习和复制。
这也可能是市场需求导致的,“术”总是比“道”更易于传播和推广,更有实用性,更符合我们国人的消费习惯。
今天推荐岸见一郎这本《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不像《正面管教》有那么多“工具”,更有“道”的感觉。
这本书并不是跟《正面管教》唱对台戏的哦,因为这两本书是同宗同源,都来自阿德勒。
我认为二者只是一东一西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化表达,其本质都一样,不过是一体两面而已。
也许,岸见一郎的书我们读起来会更好懂吧。但是懂不代表就能做到。要真正做到“不管教”,也许比“管教”要更难。
这本书是本周新书,一看这个书名,我就联想到艾尔菲-科恩的《无条件养育》。
不管教的确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无条件养育也很难做到。但值得我们去追求!
安迪|读书:不批评不表扬,难以做到却值得追求 安迪|读书:不批评不表扬,难以做到却值得追求 安迪|读书:不批评不表扬,难以做到却值得追求
网友评论